任务剖析

任务剖析

本任务的知识点有:研学旅行组织架构、研学旅行课程计划、研学手册。

研学旅行行前课程是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的准备阶段,这个过程的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前期做大量工作,例如上报课程方案、选择研学旅行承办机构、制订研学旅行路线、实地考察、确定实施方案、做好学生前期教育等,但是,核心的工作是建立研学旅行组织架构、制定课程计划和编制研学手册。

一、建立研学旅行实施组织架构

研学旅行有别于学校课堂教学,也有别于第二课堂活动,研学旅行的组织与实施不单是学校教师就能完成,还需要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研学旅行基地人员的大力支持、多方合作,才能够顺利地完成研学旅行任务。要实现研学旅行课程有序、有效、安全地实施,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研学旅行组织架构[1]

(一)研学旅行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而研学旅行组织架构是指完成一次研学旅行课程活动中所建立的研学旅行组织整体的结构。研学旅行组织架构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学校、家长、学生和承办机构。

(二)研学旅行组织架构职能

1 主办机构(学校)职能

学校作为研学旅行的主办机构,从制定研学旅行计划、遴选承办方、遴选研学旅行课程到最终完成研学旅行任务,在整个研学旅行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研学旅行行前课程这个环节,学生还未真正走出课堂参与到研学旅行中时,主办方应承担下列职责:

(1)会同承办方设计行前课程

在研学旅行实施前,学校开设有效行前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研学旅行课程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做好研学旅行实施的思想准备。行前课程可以让学生对研学旅行中的课程内容有最基本的了解,提前收集和准备好课程相关的资料,做好课程实施的知识准备工作。行前课程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课题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规范,学会如何参与到研学旅行课程中,知道研学手册或研究报告的完成要求,为研学旅行课程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做好能力准备。

行前课程可以提前让学生掌握各类安全旅行、户外活动知识和研学旅行中的注意事项,给学生强调各项安全制度和规范,以及相关的应急预案,让学生了解出行应该做的精神和物质的准备工作,做好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行动准备。

(2)组织教师做好行前课程

①学校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研究。教师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要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到“综合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②做好学生的动员和行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明确研学旅行是必修课程,而不是简单的春秋游。要明确研学的目的和意义,知道研学的方法和途径,铭记安全须知和相关要求。特别是要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行前的相关知识的调查与研究,上好行前课程。

③做好家长的动员和召开家委会工作。教师要通过《告家长一封信》,让全体家长知晓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组织方案、研学线路、各类消费标准以及安全须知,并征得全体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召开家长委员会,从细节上修改和完善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

2 家长职能

家长在研学旅行课程中不是主要参与者,其担任的主要职能是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前,去了解和监督校方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负责学生在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学生能够顺利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提供前提条件。除此之外,根据不同情况,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按学校需求,部分家长也可能作为家长代表,以协助者和监管方的身份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全过程。

3 学生职能

学生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人群,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主要对象和核心。但同时,学生作为整个研学旅行课程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整个组织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承办方的研学旅行导师、校方的带队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管理结构之外,最根本的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应成为研学旅行课程中最主要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例如,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制订组规,每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自我管理。

4 承办机构职能

研学旅行承办方和校方签订合作协议后,作为组织者之一的承办机构还需在研学旅行前提供相应的行前服务,履行相应的职能。

(1)为学校提供行前课程

承办方必须为校方提供必要的行前课程,以供学校在行前课程选择时使用。提供的内容包括:①课程资源详述。承办方要把已经确定的课程详述提供给学校,在学校开展学生行前动员时使用,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依据。②研学旅行主题报告。为了让课程更好地实施,就必须让学生在研学旅行前充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意义,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选课动机。专题报告可以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提供,也可以由承办方自己的专业人士提供。③建立各方联系、交流信息的平台。承办方、校方及其他供应方要分别建立有效互通的平台,方便各方随时沟通和交流相关信息。除电话联系渠道之外,根据情况还需要建立微信群或QQ群。这类工作群包括研学旅行导师工作群、各线路的学生交流群、家长群等,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群里交流处理。

(2)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安全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承办方在参与研学旅行课程招标时,必须在投标材料中提交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提供给校方的行前课程中,承办方必须将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学生,给学生发放有安全注意事项内容的手册(研学手册)。

应急预案也应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前和校方协议沟通,如需必要,可以让学生在行前课程中进行演练,加强学生面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

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包括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人员构成及职责分工。

②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条件。

③应急处理程序与步骤。

④责任人员的具体操作流程。

(3)人员配备

承办方是研学旅行课程最主要的实施主体,是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执行者和把控者,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主要配备人员为:研学旅行导师、安全辅导员以及所需的协助工作人员。一般来说,研学旅行导师是按照学生在校已分配班级来配备,而安全辅导员则可按照各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学段高低、研学基地(营地)设施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课程难度越大、学段越低,所需配备的安全辅导员越多。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计划

开展研学旅行课程的前提是学校要针对不同学段或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计划。

(一)明确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学旅行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二)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明确了研学旅行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后,需要根据目标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本次研学旅行具体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素包括:课程主题、课程名称、课程简介、课程实施方案以及课程评价等。其中,课程主题与课程名称决定了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的培养方向。

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中各学段推荐主题举例,同样是考察探究活动类主题,1—2年级学段的学生推荐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3—6年级学段的学生推荐主题为“生活垃圾的研究”,7—9年级学段的学生推荐主题为“秸秆和落叶的有效处理”,10—12年级学段的学生推荐主题为“清洁能源发展现状调查及推广”。

三、编制研学旅行课程研学手册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并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与对话。”这就要求研学旅行课程必须有载体记录活动过程、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料,而研学手册就是这个载体。研学手册是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学习效果最直观的呈现,一本完善的研学手册既能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也能为学生提供研学必要的基础性资料,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达到研学旅行的教育目标。

研学手册相当于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教科书。研学手册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要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研学”内容,还需考虑到“旅行”实际需求,需要针对本次研学课程,提供研学旅行与生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可以说研学手册是一本集教科书、旅行指南、行为规范、教学实践指南、教学检验及教学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手册。所以研学手册的设计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教材,但又不能脱离学校教育体系。在内容设计上既要符合学生学段的差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在美术图文设计上也要体现学龄差异,如低年龄学段的研学手册可以设计得更可爱,充满童趣,高年龄学段的学生应该设计得简单大气。

1 行前课程准备阶段

(1)学生物品准备:研学旅行课程中所需物品的准备,个人物品准备,特殊物品准备。

(2)学生行为准则和安全操作准则:这是研学手册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行为指南,是学生安全的重要警示和操作规范,是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各项规范制度。

(3)相关的联系方式:第一联系人、研学旅行导师、带队教师的联系方式,或者其他重要相关部门或责任人的联系方式。

(4)课程知识导入: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前知识导入或者资料收集任务,让学生在课程实施前对课程有简单认知和知识准备。

2 行中课程实施阶段

(1)课程主题和目标:课程的主题与目标是密切相关的,课程目标是对主题的诠释,主题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课程主题通常是概括性的文字描述,一般研学手册封面的课程名称就可以体现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课程目标则是根据课程主题的要求来定的,一般来说,应该包含课程总目标与分阶段目标。

(2)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本次研学课程的具体安排,可以具体到每天的学习内容,甚至每节课的内容。同时还可以简单地介绍本次研学所涉及的研学基地(营地)和课程地点。

(3)课程任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分课程或阶段来设计课程任务,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课程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行后课程总结阶段

(1)教学成果展示:研学手册最后一定要设计教学成果展示模块,以便检验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主题和不同学段的学生,成果展示也必须有差异性,如低学龄段的学生可以设计成绘画展示,高学龄段的学生可以设计成研究报告。

(2)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检验研学旅行活动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一般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