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剖析

任务剖析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有哪些主体参与进来,该从哪些方面对研学旅行参与的主体进行评价,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一般流程有哪些。

一、明确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对象

研学旅行是由学生学校、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教育活动。本着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多元化原则,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明确每一个参与研学旅行的主体都是评价对象。

(一)学生

学生是参与研学旅行的主体,研学旅行所有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是研学旅行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是研学旅行效果的实际检验者。学生既要对研学旅行中的其他主体的价值进行判断,同时,学生的表现、学习效果等也要接受其他主体的评价。

(二)学校

学生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是否能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研学旅行,学校能否帮助学生联系合适的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学校能否协助挑选适合本校学生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和研学旅行课程,学校能否选派优秀教师跟随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研学旅行的效果。研学旅行虽然是一项校外教育活动,但是学校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学生推向社会,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为学生在学校和社会间架好桥梁。

(三)研学旅行基地(营地)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就像一个特殊的“学校”,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提供者,是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最主要的场所,是学生研学旅行学习的中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管理是否规范,场地是否安全,提供的课程是否丰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学旅行导师的配备是否合理、专业素养是否达标等因素是影响研学旅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

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是对接学校和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纽带。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与学校的沟通,明确学生研学旅行的需求,可向学校推荐学生研学旅行的路线、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等。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全程参与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学生在研学途中的食宿、交通,以及与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沟通,负责学生在研学旅行基地(营地)间的周转等。在整个研学旅行活动中,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要还是发挥传统的“旅游中介”的作用,是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服务保证。

二、厘清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内容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可以划分为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环节,这些环节存在于研学旅行出发前、进行中、完成后各个不同阶段。根据研学旅行各阶段内容的不同,从课程各环节的角度,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应该有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一)对课程设计的评价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评价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研学旅行活动整体课程设计的评价,即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的评价;二是对研学旅行中各个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提供的具体课程的评价。研学旅行活动整体课程的设计,一般是由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根据学校的需求而制定的。研学旅行具体的课程设计,由研学旅行导师根据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资源而开发。

1 研学旅行路线设计的评价内容

研学旅行线路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安全,使社会和家长放心地让孩子参与研学旅行。学生安全要贯穿在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稳定因素,让一切危险、威胁、隐患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学生的身体、心理、财产不受损失。研学旅行线路要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研学旅行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研学旅行线路设计中的旅游资源要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体验,便于帮助学生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间的链接。研学旅行线路设计要具有可行性,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生的、复杂的校外教育活动,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共同承担。新生事物的推广本来就有困难,更何况研学旅行需要寻求多方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研学旅行线路设计要便于各方协调,易于开展实施[2]

2 对研学旅行具体课程方案的评价内容

一是看课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是有依据可循的,不能是随意设置的;课程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不能设置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目标;课程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研学旅行本身就是让学生体验、感知、参与社会生活的,不能设置不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目标。

二是看课程内容选择是否典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撑和达成课程目标,能否有效地利用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旅游资源。

三是看课程实施是否可行。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否突出了实践性的特点;课程实施过程是否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课程实施过程是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等。

四是看课程评价操作是否落实。课程是否有评价环节;是否依据课程目标,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标准;课程评价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二)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研学旅行课程主要是由研学旅行导师实施的,包括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导师,也包括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导师。对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导师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关注导师的授课水平,对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导师课程实施评价主要关注其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引导是否到位。

(三)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对象是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研学旅行中所有参与主体的共同目标。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既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也与外部提供的学习环境有关。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馈学生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学习效果。

(四)对课程保障的评价

研学旅行课程的顺利实施,凝聚了多方的努力。学校的支持是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为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后勤保障。

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内容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与协调,与各相关部门成立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加大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管理,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的推进情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督查评价,把中小学组织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情况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 学校研学组织工作的评价内容

按照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要求,中小学校要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要制作相关的工作规程,要筛选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等,还要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需加强与家委会、家长的沟通,获得家长们对研学旅行的支持。学校需安排带队领导和相关教师随学生外出。学校需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技能、心理等相关的行前准备工作。学校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前,当然,一个比较完整的研学旅行活动,在学生返校后,还可以组织学习进行学习汇报或学习反思活动。

3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评价内容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提供者,也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为保障研学旅行课程的顺利实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必须能够提供具有独特教育意义的、丰富的课程,配备充足的研学旅行导师。同时,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还必须保障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的安全性,必须具备承接研学旅行活动的相关资质和条件。

4 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评价内容

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是将学校、学生与外界联系起来的“中介”。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要收集、整理研学旅行课程、线路、食宿、保险、交通等资源,并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校、学生。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要精选研学旅行导师,为研学旅行做好相关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三、熟悉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一般流程

(一)统一数据结构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顺利实施,需要提前对参与对象进行编号、管理。前期做好数据的准备,规划好统一的数据结构,后期才能对评价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1 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集中备案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集中备案,并对旅行社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2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统一建档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统一建档,并对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课程统一管理,规范课程实施的环节,促进课程评价的开展。

3 研学旅行导师统一建档

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和旅行社(旅游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要对研学旅行导师进行统一编号、管理,并组织教师参与教育评价相关的培训。

4 学生编号管理

研学旅行集中时间较短,参与学生众多,研学旅行导师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每一个学生,这给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落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方便评价的实施,可以给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并将号码牌佩戴在学生身上醒目的位置,教师可以通过号码牌快速地对学生开展评价。

(二)明确评价目的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庞杂,一次研学旅行评价活动有时不能面面俱到。开始一项研学旅行课程评价,首先就是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明确评价的目的后,然后才能正确选取评价的主体、对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三)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实施评价活动的“尺子”,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有价值,以及评价目的是否能有效达成。评价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使用的标准是没有意义的;评价标准要具有实效性,要能涵盖评价要点;评价标准要具有导向性和发展性,要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健康、优质发展为目的。

(四)选择或编制评价工具

检查现有的评价工具,如果能够满足评价目标要求,则可以直接采用;如果现有的评价工具不能满足评价目标,但修订后可以满足,则只需修订现有的评价工具即可;如果修订现有的评价工具后仍然不能满足评价目标,则需要重新编制新的评价工具。

(五)实施评价

评价实施是依据评价标准,借助评价工具采集评价信息的过程。若使用的是新研制的评价工具,则在评价实施时,需提前进行试测,检测评价工具是否有效。

(六)整理和公布评价结果

整理、统计评价数据,根据评价目的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及时公布评价结果。

(七)充分应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应用是整个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所有的评价工作,都是希望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进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科学、适度地应用评价结果,能促使各方积极关注研学旅行工作,促进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进一步发展。若开展了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工作,但是没有对评价结果充分应用,将不利于评价工作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