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剖析
该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主要为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程序。
研学旅行线路是研学旅行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法宝,研学服务商只有精心设计出满足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合理巧妙,有新意、有活力,并注入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线路,才能具有感染力和确保优质服务。那么,如何使研学线路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当前研学市场最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一条线路从培育走向成熟后,我们应该设计出新的线路,以便新旧交替,不断优化。创新研学线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方向,确定主题
研学主题不仅仅始终贯穿整个研学旅行活动过程,同时为活动的有效进行明确了方向,使研学旅行教学活动不偏离所设定的主题和目标,能够让研学旅行活动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2]。
(一)明确课程标准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升学考试仍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研学旅行要想被学校、学生和家长接纳,必须能对学生的升学考试有所助益。因此,研学旅行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研学旅行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和国家对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明确课程标准是确定研学旅行主题的基础。
研学旅行线路主题的选择,首先应该符合课程标准,要能培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形成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延伸和深化;其次,要确立研学旅行目标,应与学校教学进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匹配,研学旅行线路和课程内容要与学校教学进度相契合,切不可超前、超纲或滞后,更不能设立毫无教育意义的研学目标。
(二)确定研学旅行主题
在明确研学旅行主题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龄段的教学课程标准的需求。研学旅行主题应来源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教材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探究意义的学科问题。在选择研学旅行主题时,首先应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与学校教育配套,切不可另辟蹊径,更不能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要形成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对学生的中考、高考有所助益;其次,研学旅行的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最后,在选择研学旅行主题时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并结合学情选择适当难度的主题,使研学旅行切实可行。
另外,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和人本主义教育观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在主题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身体素质等因素。
二、分析学情,确立目标
研学旅行属于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因此必须依循学校课程,为每一条研学线路确立具体、有层次、可评价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研学旅行目标,让学生知道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提高研学旅行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整合信息,选择资源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包括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等,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课程资源。研学旅行的教学课程是开放的,其课程资源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相比学校课堂教学而言,研学旅行对课程资源的依赖性更强,只有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开发和选择各种资源,才能保障研学旅行活动的有效实施。
四、组合资源,串点成线
研学旅行多是户外活动,考察资源点分散、环境陌生且复杂、风险系数高,确定研学旅行线路就是要综合经济、安全和可行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将要考察的资源点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条线,并撰写详细的研学旅行设计方案,保障研学旅行的顺利实施。
五、实地考察,优化线路
任何理论上的设计都难以避免存在各种缺陷,因此,在实施研学旅行之前,应邀请相关专家一同前往,进行实地考察,论证线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检查线路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考察结果,结合专家的意见,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行程安排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为研学旅行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