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启跃.旅游线路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柯政,等.从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江山野一.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7]靳玉乐.现代课程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8]黄忠敬.课程政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9]张耀武.旅游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

[10]高野桂一.课程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东京:教育开发研究所,1991.

[11][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12][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3]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许芳杰.中小学研学旅行:现实困境与实践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1):6-8.

[15]吴开婉.文化与旅行:基于概念的探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05):11-16.

[16]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09)12-14.

[17]李军.近五年来国内研学旅行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3-19.

[18]于书娟,毋慧君,王媛.卢梭教育旅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6):129-133.

[19]陶军.18世纪英国“大陆游学”初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119-121.

[20]张义民.日本小学修学旅行的目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8(17)57-58.

[21]李冬梅.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J].人民教育,2017(23)32-35.

[22]魏华龄.新安旅行团教育实践的启示[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01)1-6.

[23]陈林,卢德生.我国研学旅行历史演变及启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01):26-31.

[24]郝杰.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研学旅行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0)1-3.

[25]邢改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8)835-836.

[26]李凤堂,李岑虎.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实施原则及策略初探[J].济南: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2)51-58.

[27]黎加厚.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四大支柱[J].人民教育,2018(1)25-28.

[28]顾明远.在社会和大自然的课堂学习[J].中国教师,2017(05)7.

[29]刘璐,曾素林.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8(04)12.

[30]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4-7.

[31]郭锋涛,段玉山,周维国,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J].地理教学,2019,(6):4-7.

[32]袁书琪,李文,陈俊英,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三)——课程建设[J].地理教学,2019,(7):4-6.

[33]周维国,段玉山,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四)——课程实施、课程评价[J].地理教学,2019,(8):4-7.

[34]冯新瑞.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7-12.

[35]吴支奎,杨洁.研学旅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4)128-132.

[36]胡航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基于T市的案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5)32-33.

[37]李锋,柳瑞雪,任友群.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1)46-55.

[38]李艳,陈虹宇,陈新亚.核心素养融入的中国研学旅行课程标准探讨[J].教学研究,2020(5)76-85.

[39]朱太红.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流程及案例展示——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5)7.

[40]黑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41]杨保健.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2019(11)28-30.

[42]殷世东,汤碧枝.研学旅行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55-161.

[43]宋世云,刘晓宇,范文.系统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内容[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9)84-87.

[44]王晓燕.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是关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0):9-11.

[45]朱洪秋.“三阶段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模型[J].北京:中国德育,2017(000),012.

[46]彭其斌.研学旅行课程概论[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2.

[47]殷慧.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意物化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93):33-34.

[48]王清风.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111-114.

[49]易红,陈闻晋,施国弘.研学旅行实践教学设计与创新尝试[J].教育家,2018,151(43)36-37.

[50]雷艳.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51]哈斯朝勒,郝志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分析及改进建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

[52]王明宇,吕立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发展70年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53]郑玉飞.改革开放40年三级课程管理概念的演化及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9.05.

[54]高野桂一.课程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东京:教育开发研究所,1991.

[55]夕浪.地方课程管理:地位、作用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1(11).

[56]苏芮.研学旅行中的课程管理思维[J].湖北教育(教育).2018.10.

[57]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58]柯月嫦,张震方,杨梅,等.景观基因链理论下的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研究——以大理喜洲古镇为例[J].地理教学,2020,(22):53-57.

[59]彭小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以九江市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20.

[60]王梓僮,谢维光.佳木斯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线路主题化设计[J].北方经贸,2019,(4):155-157.

[61]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

[62]Michael F.D.Young.Bringing Knowledge Back in:From social constructivism to social realism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New York:Taylor&Francis Inc,2008.

[63]Wheelahan L.Why Knowledge Matters in Curriculum[J].Journal of Critical Realism,2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