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剖析

任务剖析

行后课程既是研学课程实施的终点,也是研学课程持续发展的起点。如果说行前课程是获取间接经验阶段,行中课程是获取直接经验阶段,那么行后课程就是整理经验的阶段,它应该包含对经验本身的概括与提升,也包含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要对研学旅行进行回顾、梳理和反思,是深度学习,使研学旅行的价值深化提升,将课内外两个课堂贯通。一般来说,研学行后课程应当由完善研学成果,分享研学成果,开展研学评价三个部分组成。

一、完善研学成果

按照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学校会在研学旅行的课前阶段布置研学旅行作业学生在课中阶段进行体验、探究,回到学校后再按统一要求完成作业。过去单调的被动式作业应该变成主要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体验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做到“得益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文本类成果要完成文本撰写

高中生而言,课题研究报告是研学旅行的主要成果,是每个同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研究报告的撰写必须满足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的要求。

(1)研究报告的规范性是指研究报告的结构规范,内容表达符合课题研究报告的一般范式,报告内容完整。

(2)研究报告的科学性是指数据信息等论据材料准确,论证严密,结论和依据具有可靠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研究方法选择适当,应用规范。

(3)研究报告的创新性是指课题选题新颖,研究成果或结论具有创新性。

(4)研究报告的逻辑性是指课题研究计划条理清楚,过程严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初中学生可以将研究报告作为主要成果,但要求相应降低,也可以将研究成果总结作为主要成果。

小学生可以将作文作为主要成果,也鼓励撰写其他文本类成果,如随笔、散文、游记等,并在成果展示时设置相应的展示类别。

(二)影像类成果完成后期的编辑加工

把研学旅行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视频资料进行编辑和加工,选出有代表性的照片,编辑具有典型性的视频资料,准备交流展示。此外,为了配合主要成果的汇报交流,还应做出与主要成果配套的PPT。

(三)制作类成果完称标签说明

对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制作的手工艺品、采集的标本、采购及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品等进行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成果,做出文字说明,制成标签,准备展示交流[2]

二、分享研学成果

(一)研学成果的内容

研学实践成果是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通过延伸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联的多层次、多角度、多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将观察、考察、调查、参观、制作、实验等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所想、所做、所悟进行反思交流、梳理归纳、整合提炼的研究集成,也是对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边学边研、研学结合的表达和反馈。它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在行走山川,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及情感变化,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在面对乱砍滥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现实状况所表现出的深刻反思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积极行动,形象地表明学生经历深入讨论、深度思考、深化研究和反复验证、模拟尝试、调整修改的研学过程,进一步磨炼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学成果的展现形式

研学实践成果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不同类型的实践成果,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养成各有侧重。

(1)生动形象的漫画、图画、照片等作品,可培养学生用文学、美学的视角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2)制作或设计的模型、仪器、图示、展板、墙报等原创作品,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强化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声情并茂的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现场汇报等方式,抒发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和融入社会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现场展示的能力。

(4)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日志等书面成果,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拟定假设、收集资料、比较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模拟研究过程,增强学生研究意识和科学探究及成果呈现的能力。

(三)研学成果的交流分享

成果的交流与分享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二是其他学习成果汇报交流。初中生和小学生可以不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只举办学习成果汇报交流。

1 课题研究成果汇报

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后应交给指导教师进行批改,根据导师提出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成果交流,经小组评议,推选出能够代表小组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班级举办优秀课题成果交流汇报会。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广大学生参与课题成果评价当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在完成课题成果交流的基础上,各班推选出优秀成果参加学校的成果展示,学校也可以遴选优秀成果集结成册,印制或出版《学生研学旅行优秀课题成果集》。

2 其他学习成果汇报交流

其他学习成果是指除研究报告以外的成果,学生可以交流汇报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收获,既包括各类文本类研学成果、影像成果、制作成果等外显的研究成果,也包括研学途中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个人思想与能力提高的内化了的学习成果。班内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成果展示方案,利用板报、宣传栏以及网上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进行优秀成果评选。

学校在广泛收集班级推荐的优秀研学成果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利用各种手段、各种媒介进行宣传和报道,促进全校范围内的交流和学习。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通过展厅、展台、展板等传统方式展示,也可以通过微信、美篇、微博、抖音、QQ空间、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展示。通过展示、交流、评价一系列活动,再次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外学习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不断求学、主动学习的激情,实现研学旅行真正的价值目标。

三、开展研学评价

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比如考试,便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评价中评价学生的常用手段,不仅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的重要检测,也是对老师教学表现的重要评价。那么对应到研学旅行,它也应该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多角度、多维度、多元化的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行前、行中及行后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相关内容在下一项目会有详细阐释,在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