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剖析
该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为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原则:安全导向原则、教育导向原则、资源导向原则、特色导向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实践导向原则。
一、安全导向原则
教育部明确指出:无论学校或机构,在组织研学旅行时,必须保证学生安全;学生安全是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也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研学旅行线路设计之初就应该关注学生安全。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的安全性原则是指,在设计的研学旅行线路中,一切危险、威胁、隐患均在可控范围内,要确保学生的身体、心理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
二、教育导向原则
旅行是研学的载体,研学是旅行的目的。在研学旅行线路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是旅行的目的,必须要利用旅行中的事物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选择研学旅行的主题时,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提高学生实践力的研学主题;要确定略高于学生身体和智力发展且可评估的研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进行考察,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进行研学旅行资源组合时,还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按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将选好的研学资源有机组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资源导向原则
(一)资源结构合理
1 尽量避免重复
避免重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线路时尽量不要走重复路,根据满足效应递减规律,重复会降低学生的新鲜感、期待感和满足感,所以设计线路时,尽可能呈环形线路;另一方面,要避免研学资源的重复。无论是专题型还是综合型研学旅行,都要避免研学资源的重复,即使是同一主题,也要尽量避免重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
2 节点间距适中
同一条研学旅行线路中各节点距离不宜太远。空间距离越大,意味着所耗费的交通费用和旅途时间越长。除此之外,长距离的交通会给学生带来疲惫感,有可能会影响后面的教学环节。如果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汽车,长距离的驾驶也会增加安全风险。一般来说,研学旅行线路各节点之间的旅程时间不能超过总行程时间的1/3。
3 选择研学资源适量
研学旅行线路的研学资源选择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龄段的教学课程标准和学习需求来设计。若研学资源太少,学生所获知识不够,达不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若研学资源太多,容易使学生疲劳,所学内容也难以短时间内消化,达不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二)资源时效优先
研学旅行是课堂的延伸,当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研学旅行活动中时,就会受到自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设计线路和课程时,就要考虑到时效性。
1 根据季节性变化设计线路
研学旅行的课程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但自然景观的课程具有季节性特征。例如生物主题的线路,某些动植物只有在特定季节或时间才能看到,所以在设计线路和课程时,还要考虑时效性因素。
2 根据学校教学周历设计线路
研学旅行不同于夏(冬)令营和游学,研学旅行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一部分,一般安排在中小学正常教学周内。所以设计线路时也要考虑正常教学进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在教学周历内完成。
四、特色导向原则
不同的地区、国家之间的民俗文化、历史积淀、自然风光都精彩纷呈。在研学旅行线路设计中,应有效利用本地特色,挖掘本土文化底蕴,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学段特征,开发人文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多种类型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学旅行线路。研学旅行线路的特色性主要体现在研学旅行资源上,要突出乡情、县情、市情、省情等地方特色和区域性特征,要尽可能地突出空间性、时间性、趣味性,让学生在新鲜的生活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深刻体会环境的差异性。另外,在设计研学旅行线路时,即使是专一主题型研学线路,在选择研学主题资源时,也要在同一主题下,选择不重复且能体现各地特色的研学资源。
五、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是指结合不同的学龄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设计不同的研学旅行线路和研学旅行课程。不同年龄段的难度应有梯度性、层次性,知识范围应有延展性,教学内容形式应多样化,而且设计时要避免一刀切,避免线路和课程难度相当、形式相近,训练能力模式化、机械化,研学方式简单化等情况。根据“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的要求,针对不同学龄段的研学旅行课程需求,研学线路的空间尺度和范围都不尽相同,所以设计内容也要随着不同需要而体现出来。
六、实践导向原则
研学旅行作为校外课程资源的新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学生到与生活环境不同的地方去体验、探究与学习,通过到自然或社会环境中的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学旅行线路设计要与校内的学科知识特性相结合,在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中,要区别于传统的旅游线路设计,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多样性特点,凸显学科特色,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实践性原则上,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参与实践的研学旅行线路和课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并使身体得到锻炼,使思维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