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亲制胡麻饼

白居易亲制胡麻饼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这首七言绝句正是出自白居易之手,名为《寄胡饼杨万州》。

唐代宗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官僚家庭中,他自幼聪颖过人,希望读书做官,实现毕生理想,但其为官之路并不顺畅,几经升迁贬谪。

唐代  银勺   唐代用于吃饭的勺子。

唐三彩  鸭子容器   可用于盛水或酒等液体。

818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任为忠州刺史,他的弟弟白行简也来到江州与之相聚,双喜临门,白居易异常高兴,亲自下到厨房,兴致盎然地制作了一堆胡麻饼。与弟弟吃饭期间,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好友杨敬之,当时杨敬之正在万州担任刺史,距离江州并不遥远,就包了几个胡麻饼命人骑着快马寄赠给了好友,同时即兴赋诗一首,以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

白居易在诗中表示,制作胡麻饼的手艺是在长安任职时跟别人学来的,现下自己做了一些,刚刚出炉又脆又香,特地请杨大使尝一尝,看看口味是否能比得上长安安福门外的辅兴坊售卖的。

胡麻饼又称胡饼,根据东汉刘熙《释名》中的解释,即表面带有芝麻的面饼。古代时,中原地区的人们把异域异族称为“胡”,所以从异域引进的食品原先都姓“胡”。芝麻是汉朝时从西域引进的,在当时叫胡麻,胡麻饼也有记载说本是胡食,中原人士在效仿的基础上做了些许改动。

胡饼的食用历史相当悠久,与之相关的史料记载也有很多。《后汉书·赵岐传》载“桓帝时,赵岐常于北海山东寿光市中贩胡饼”;《太平御览》有“吕布率军到达乘氏城下,李淑节作万枚胡饼先持劳客”;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有云“北宋汴京(开封)亦有胡饼店,所卖品种繁杂,新样满麻”;后来明代的蒋一葵也在《长安客话·饼》中说“炉熟而食皆为胡饼,今烧饼、麻饼、薄脆酥饼是也”。

胡饼在中原出现后,就深受喜爱,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愿意以胡饼为食。《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洛阳)皆食胡饼”。这样的风气到唐代更浓,当时长安有多家胡麻饼店,胡麻饼几乎成为一种风靡一时的国民小吃。

白居易16岁时来到长安,从那时起就常吃胡麻饼,在京为官多年,对胡麻饼很是熟悉,自然而然地也就学会了制作方法。离开京城到外地任职后,白居易对胡麻饼的喜爱更甚从前,幸好自己掌握了制法,常常让厨师做来吃,闲暇时自己也会动手。

白居易赠饼寄诗,为的是同好友分享自己的喜悦,却在无意中解了史料中对胡麻饼记载存在的一个较有争议的问题。《资治通鉴》玄宗纪中写道“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宋代史学家胡三省在其后备注“胡饼今之蒸饼”。《缃素杂记》又说“有鬻(yù)胡饼者,不晓名之所谓,易其名曰炉饼;以为胡人所啗,古曰胡饼也”。

胡麻饼到底是笼屉蒸的饼还是烤的炉饼?白居易的诗中给了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