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醉酒与贵妃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从古至今,凡是与杨玉环有关的诗句物件,总会带给人无限向往与遐想。
然而,这里有一道菜看似与杨贵妃无关,但实际上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就是著名的贵妃鸡。贵妃鸡其实就是烧鸡翅的另一种叫法。如果这道菜只叫“烧鸡翅”是很难登大雅之堂的,所以,人们就想到了用名字包装它的方法。
相传,贵妃鸡的名称正是后人根据“杨贵妃醉酒百花亭”的故事创作出来的。唐玄宗时期,杨玉环因通晓音律、极擅歌舞而被许给寿王(唐玄宗儿子)为妃。入寿王府后,杨玉环又因其才思敏慧,善于迎合而被玄宗看中,入宫做了唐玄宗的贵妃。
这日,唐玄宗约杨贵妃到百花亭饮酒赏花,杨贵妃早早而至,却苦等不来君王。过了很长时间,有人告诉她唐玄宗已经在她的情敌——梅妃——的宫里宿下了。杨贵妃本就善妒,一听玄宗去了梅妃处,心中顿时愤怒起来。她开始借酒消愁,纵情歌舞,媚态百出,在百花亭上演了一出贵妃醉酒的好戏。
烧鸡翅色泽通红,在焖烧过程中又要用到酒,恰好合上了“贵妃醉酒”的意思。况且,《青琐高议》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日,妃浴出,对镜匀面,裙腰上微露一乳,帝曰:‘软温新剥鸡头肉。’”有此记载,美人与贵妃鸡之间的关系似乎又更近了一层。
贵妃醉酒图
对于贵妃鸡名号的解释,上面一条是比较合理的。可是对于古今商家来说,这个传说似乎欠缺了一丝韵味,于是,另一个版本的传说出炉了。
唐代茶具
唐代饮的是饼茶,饮用时需经过炙、碾、箩三道工序。因为茶饼在存放中会吸潮,烤干了才能逼出茶香,炙时就要用夹子夹住饼茶,尽量靠近炉火,时时翻转,到水汽烤干为止。烤干后,用碾将饼茶碾碎,将碎茶末用筛子过箩后才能煮用。唐代茶具主要有碗、瓯(中唐时期一种体积较小的茶盏)、执壶、杯、釜、罐、盏、盏托、茶碾等。据唐代诗人皮日休《茶具十咏》的记载,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yíng)、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指采茶者。这些已经不单纯是茶具了。皮日休此处已经不单指茶壶、茶杯,他所说的茶具包括了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所有环节。宋朝的《茶具图赞》列出了十二种茶具。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十种茶具,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茶具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也在变化,明代以后,逐渐成为现在的样子。
相传,唐玄宗和杨贵妃最爱饮酒取乐。这夜,二人都有了些醉意,尤其是杨贵妃,更是醉眼蒙眬地对唐玄宗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要飞上天。”听到宠妃这个要求,唐玄宗立刻命令身边人去把“飞上天”拿来。
可“飞上天”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拿不出来,那可是要被杀头的!
就在大家急得团团转时,一个来自苏州的厨子灵机一动,要飞得有翅膀啊,不如给贵妃做一道鸡翅吧!于是,大家赶紧找来几只童子鸡,苏州厨子将翅膀折下浸在酒中,又取来香菇、青菜、竹笋、青椒等物,放在铁锅中一同烧制。菜肴做好后,香味顿时飘满整个厨房。
鲜香红亮的鸡翅被端到贵妃面前,贵妃看后赞不绝口,便问起了这道菜的名字。来人回答,菜名叫“会飞鸡”。带着醉意的杨贵妃并未听清菜名,她笑着说道:“贵妃鸡?真是个好名字。”就这样,“贵妃鸡”的名号一直流传到今天。
相比第一个传说,第二个显然更受商家和食客的青睐。不过,第二个传说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唐朝并没有铁锅,而且青椒在那时候也并未传入中国。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对贵妃鸡的喜爱。如今,人们在烹制贵妃鸡时,还会加入胡萝卜、土豆等蔬菜做点缀,让贵妃鸡真正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