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醋芹待魏徵
唐朝,随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和屯田制度的实行,农业得以高速发展,各种农作物尤其是稻和麦的产量大大提高。唐朝人的主食是米饭和饼,两者之中,饼又占据了主要地位。当然,这里的饼和我们如今所说的饼含义是不同的,它在当时代表的是一切成型的面食。
唐朝肉食非常丰富,家禽家畜、海鲜水产、野生动物都存在于唐朝人的食谱中。
漆器食盒
日本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著名画家、漆匠柴田是真(1807—1891)制作的漆器食盒——果蔬蒔绘重箱。采用夏秋两季的典型蔬菜水果作为装饰图案,典雅清爽。高41厘米,宽22.9厘米,用于盛放饭菜和水果都可以,吃的时候把食盒依次打开,把食物从盒中取出。携带方便,也保证了食物的卫生。
在唐朝,屠户地位非比寻常,那是因为他们所饲养的牲畜是人们饮食中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包括猪、羊、牛、狗等,其中牛肉的食用是有限制的,而羊肉因为需要用到价格极贵的胡椒去除膻味,在普通百姓中并不流行,多为官员贵族食用。
唐朝渔猎风气盛行,水产肉类在肉食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时有一道名为“切鲙”的名菜,即以生鱼片为主料;打猎所得的野生动物,如熊、兔、鹿等肉也会出现在饭桌上。
唐朝人爱吃鸡、鸭、鹅等家禽肉类,有些权贵还会用非常残忍变态的方法烹制,如烤活鸭,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把禽肉当作肉食看待。
蔬菜瓜果种类的增多,主要有赖于西域特产的先后传入,尤其是蔬菜。汉唐之后,蔬菜种类大大增加,很多域外蔬菜如芹菜、茄子、黄瓜等进入中原人的菜单中,深受人们所喜爱。比如芹菜,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诤臣魏徵就对它非常感兴趣,常让厨子烹制来吃,与芹菜相关的菜肴中,魏徵最喜醋芹,由此还引发了一段与唐太宗有关的趣事。
627年,李世民登基称帝后,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太宗在位期间,曾多次召见魏徵询问政治得失。魏徵前后进谏多达200次,他性格刚正,在进谏时常常直言不讳,态度严肃,言辞尖锐,有时候甚至当着众人的面给李世民难堪。
太宗虽然知道魏徵这么做是为自己好,是为整个国家着想,但自己毕竟是帝王,整天让一个臣子指着鼻子骂,实在是没有面子,而且两人谈话时气氛总是剑拔弩张的,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这天,太宗又被魏徵批评了一番,他气呼呼地回到寝宫把魏徵一顿大骂,气消了之后,太宗向侍臣们发牢骚:“这羊鼻公整天一副冷冰冰的严肃样子,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动情呢。”一个宦官称:“听说丞相喜欢吃醋芹,每每吃到这道菜就会十分高兴。”
太宗心生一计,几天后邀约魏徵到宫中共同进餐。落座后,太宗先命人上了三大盘醋芹赏给魏徵,魏徵一看见醋芹,两眼发光,谢恩后欢天喜地地吃了起来。其间同太宗谈笑风生,聊得很是开心。太宗见状,故意调侃道:“爱卿,你不说你没有什么嗜好,不怕落人把柄,因此常常毫无忌惮地直言进谏,但今天这醋芹,你可一口气吃了三大盘啊,这不算嗜好吗?”魏徵一听,知道进了太宗的圈套,但自己也确实失态了,赶忙起身向皇帝谢罪,此后再进谏时,态度也稍微柔和了一些。
醋芹,是用发酵的芹菜烹调而成的一种汤菜,在唐代时常常被人当作下酒菜,并不是十分名贵,但因为制作方法特殊,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醋芹所用的芹菜与我们如今常吃的芹菜是不同的,前者可能为旱芹或本芹,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在汉代时被引入中国,后者为西芹,出现在中国只有几十年的光景。实际上,中国本土也是有芹菜生长的,且有不同种类,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代中国本土的芹也有水旱之分,水芹又叫楚葵、水英,旱芹叫作堇。两者之中,堇出现得更早,是一种野菜;水芹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如《小雅·采菽》篇:“觱沸槛泉,言采其芹。”水芹在唐宋时被广泛种植,如今人们也有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