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狗肉的郑板桥

爱吃狗肉的郑板桥

清代文人郑板桥位列“扬州八怪”之一,他既有“怪”之名,身上自然也就具备一些世人难以理解的特点。古代的文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点奇怪的癖好,如苏轼嗜茶,嗜蜂蜜;温庭筠喜欢逛青楼;金圣叹爱闻裹脚布……而这位郑板桥则对狗肉痴迷成瘾。

郑板桥原名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生于康熙年间,在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后辞官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在当时也很有名气,尤其受到豪门巨绅的青睐,很多有钱但没什么学问的人都想得到郑板桥的几幅字画来装点门面。不过,郑板桥性格“怪异”,和他性情相投的人,只需一点点钱财便可获得他的真迹,有时候他甚至分文不取,只要几块他喜欢的狗肉即可。相反的,话不投机者则重金不卖,而那些不通文墨的富商豪绅更是郑板桥最讨厌的人。

日本江户晚期食盒
高41.9厘米,宽22.9厘米。食盒非常精美,一共分为五层,盒子表面的花卉图案也是每层相互连接的。

当时,扬州有一个富商,对郑板桥仰慕已久,曾多次找郑板桥想获得他的字画,可郑板桥对他并无好感,每次都拒绝他的请求。后来这个富商打听到郑板桥爱吃狗肉,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郑板桥在卖画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郑板桥对琴声很有感触,便循声来到了一处院落。院落位于竹林中,布局雅致,院子中间坐着一位银发白须的老者,正在闭目弹琴。郑板桥听得正入迷时,突然被一阵肉香吸引,原来是一位童子在屋旁炖狗肉。

郑板桥垂涎欲滴,主动搭话道:“莫非老先生也爱吃狗肉?”老者回答道:“狗肉之美,无可比及。”郑板桥连连点头,但见人家没有邀请自己吃的意思,于是又说:“老先生,你这院落布置虽简单高雅,但也有些单调,让在下为你画几幅字画如何?”老者又说:“本是想挂字画的,但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听说这里有个叫郑板桥的人,他的画很有名气,不知真假。”郑板桥一听,心中窃喜:“老先生有所不知,我就是郑板桥,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我现在就给你画几幅。您呢,也不用给我钱,让我吃点狗肉就行。”老者一听,很是高兴,当即就答应了,随后就拿出厚厚的一叠纸。

在狗肉的驱使下,郑板桥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便全部画完了。之后,他就和老者坐在院子里捧着狗肉大吃起来,一边吃一边称赞……

毫无疑问,这位老者就是那位富商找来的。富商用一顿狗肉就换到了心仪已久的郑板桥的字画,美食对于文人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