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当代播音主持艺术概论》是根据2005年出版的《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进行修改补充后再版的著作。已故中国播音学学术泰斗、令人敬重的张颂教授生前曾为《语言与传播》作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指导意见。出版后多所院校把它作为本科教学用书,还有一些院校把它列入了研究生考试参考书。本书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肯定。《当代播音主持艺术概论(第二版)》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科技的发展为广播电视媒体服务的播音主持专业必然要找到新的生存之道,改革旧有的模式,以适应当代新媒体的现实需要。这就是修订本书的初衷。修订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广播电视被认为是“旧媒体”,网络媒体促成的“融媒体”则被认为是“新媒体”。网络媒体是借助多种媒体的平台整合后,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传播的“新媒体”,可以定义为: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整合、内容兼容、传播互通、利益共享的“新型媒体”。本书对新媒体中的播音主持进行了分析解剖。第二,根据当前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和播音主持的具体实践,对播音概念的外延做了适当的扩充。播音不仅是各种文体的播音,还应该涵盖主持人谈话交流、记者口播报道等语体现象。第三,从新学科的角度审视主持人的传播行为。主持人不仅从事语言传播,还要从事大量的非语言传播;不仅传播语言信息,还传播观念、文化和伦理等。

全书围绕书名中的三个关键词“当代”“艺术”“概论”谋篇架构,从两个层面揭示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通常意义上的“当代”,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界定。广播电视是20世纪工业技术革命的产物,“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新技术革命为标志的发展时期。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革命浪潮。这场新技术革命推动广播电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面临的是“三网融合”“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等变革形势。本书借重的“当代”概念,也主要是指处在这种改革形势下的广播电视和播音主持专业,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新制播环境和客观实践。

“艺术”指的是播音与主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并不是艺术门类下的独立学科,但它得到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滋养和支持,正在逐步成熟完善起来。我们使用它的“转引义”,即“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正所谓:“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何故?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

“概论”主要是对这门学科概述性的总结。由于它涉及两个较为宏大的学科——应用语言学和现代传播学,因此只能对播音与主持这门学科框架作出概括性的描述。发展一门新兴学科,不仅需要一系列科学的概念,还要建立严谨、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些都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与阐发。有鉴于此,本书增加了“绪论”一章,对相关的概念和学理做了简要分析。

张颂教授是我十分敬重的师长。他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虚怀若谷。在学术问题上和我有过许多的交流和讨论。正如他在本书序言中所指出的“也有一些论证并非没有争议,可以通过讨论进一步澄清”。现在先生已经作古,没有机会再深入切磋了。这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包括20多年前在广播电视界曾产生的“是播音员涵盖主持人”(简称“涵盖论”),还是“主持人取代播音员”(简称“取代论”)的争论。这项争论长期困扰着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需要有实践中的验证和理论上的说明。事实上,这两种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伯仲。如何在一个新的学科框架内妥善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本书力求回答的问题。本书试图从“播音中的语言艺术”和“主持中的传播艺术”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些问题。

首先,从播音行为上分析需要研究的语言现象。“广播电视诱发了次生口语文化,其中的遗存性口语和‘文字性口语’尚待我们深入研究。”[1]如果只是从书面文化角度认识广播电视语言现象,那么可能就只存在一种播音方式,就是“有稿播音”。(播音学把它纳入“文体播音”的范畴来研究)但是,“有稿播音”的规律是无法解释“无稿播音”现象的。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无稿播音”指的是广播电视中出现的另外两种次生口语文化现象:阐说和谈话。如果我们完整解释了广播电视中已经存在的这三种语言文化现象,才可以说 “播音涵盖了主持”。

其次,“主持”会不会取代“播音”?这与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现代传播理念中,广播电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社会交流。因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三网融合后的现代广播电视越来越多地显现出它的这项社会交流功能。播音员、主持人和受众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新型关系。应该说“播音”和“主持”都是一种社会交流活动,只是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播音往往是“单向交流”,而主持呈现的是“双向交流”。

希望《当代播音主持艺术概论(第二版)》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本书拟借鉴较为成熟的相邻学科——新闻学、传播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有关原理,来重新审视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充实完善播音学的内容。虽然浅薄,但不乏新意。当然,这些都还只是作者的一孔之见,难免会以偏概全,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提出批评,不吝指教。

毕一鸣

2021年10月


[1] 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