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传播制度与播音策略
威尔伯·施拉姆认为,苏联传播理论的来源或者说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决定论和阶级斗争”学说。这项理论认为:大众传媒的基本任务是集体的鼓动员、宣传员和组织者。
一、苏联共产主义传播制度
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苏联,这一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作贡献;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只作为国家发展的助手而存在。
共产主义理论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2)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在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3)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4)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与需求;(5)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在施拉姆的笔下,苏联的大众传播媒介被描述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是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
自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苏联的广播和电视先后诞生以来,至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一直实行国营广播电视制度,广电媒介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管理和经营。列宁指出,广播是“不要纸张的‘报纸’,是可以供成千上万的人同时‘阅读’的‘报纸’,这些人甚至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在当时,报纸就是新闻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苏联的广播电视事业从一开始就被视为推行各项政策的重要宣传工具、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强大武器。长期以来,苏联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比较单调,宣传性强,新闻报道时效性较差,被称为“大众新闻和宣传体系”,具有权力集中、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活动一律的特征,广播电视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机构,更是整个党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能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它必须忠实地为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服务,为提高劳动人民的思想觉悟服务,这是苏联新闻媒介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二、苏联共产主义传播制度下宣传鼓动的播音策略
苏联新闻宣传机构的首要任务不是提供新闻信息,而是进行整治宣传和思想教育。选择新闻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党的利益和政治需要,摒弃抢新闻、人情味等西方新闻价值观。因此,苏联新闻播音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
在这种传播制度下,苏联播音员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获得“功勋演员”称号的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1914—1983)。他于1931年11月进入苏联国家广播电台从事播音工作,直到去世。他在话筒前工作了50余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播音风格。他曾说,“在朗诵社论时,我们的任务是把这种纲领性的文章朴实而严正地传达出去,要使每一个字都不被听众所忽略。同时我们应当依据社论的主题唤起听众的不同感情:喜悦、自豪、憎恨、愤慨、劳动的热情”,“至于朗读国外简讯却是另外一回事儿。在朗读国外报道时,宣传员应当只是读,而不要讲述”。[17]他的播音生涯与苏联人民的脉搏紧密相连,人民骄傲地称他的播音是“国家的声音”。

图9-3 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
列维坦于1941 年加入联共(布)党,在战争年代负责播送苏联情报局战报、最高统帅部命令和其他重要新闻。其播音音色优美、富有激情和表现力,对于鼓舞人民斗志和宣传国家号令起了重要作用。斯大林的命令、指示、演说以及苏联情报局的重要战报,大多由他播出。人民群众一听到他的声音便备受鼓舞、力量倍增,敌人一听到他的声音便胆战心惊、恨之入骨。著名作家西蒙诺夫曾这样写道:“卫国战争期间,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壕,还是在沦陷区,一到播出战事新闻的时候,人们总能听到列维坦深厚、沉稳的男中音。在失利的时候,他给人们以希望;在胜利的时候,他给人们以欢乐。”就连意大利法西斯首领墨索里尼都很佩服苏联的宣传工作,他说:“苏联虽然只有一张报纸、一个广播电台,但这并不妨碍它打胜仗。”
卫国战争爆发后第三天成立的苏联情报局所发布的战报和最高统帅部命令几乎都是由列维坦播音。他的声音经常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政府的声音,联想到国家大难临头之时或举国大庆之日克里姆林宫荡起的钟声。作家波列伏依这样描写列维坦的魅力:“时至今日,所有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无论元帅士兵,无论男人女人,一听到这个男中音在某部纪录片中或某一存为史料的报道中的录音,就会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由于列维坦的巨大影响,1941年冬天,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希特勒拟定了13名“战犯”的名单,其中第一位是斯大林,第二位就是列维坦。
与苏联传播制度至今保持一致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88年出版的教科书《播音员技术》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基本的发音、语调要达到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技术要求是‘不能输了气势’。”“语言上的气势是我们广播技术的基本要求。我国广播的作用和使命必然与革命息息相关。”《播音员技术》写道:“不仅仅是要通过广播让我们的人民感到紧张,还要对敌人进行激烈的谴责和威慑。”有人称这种播音是“咆哮式播音”。

图9-4 朝鲜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