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播电视学为学科基础
广播电视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二是综合性强。因此,广播电视学充分运用各相关学科,特别是传播学的成果来滋养和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使自己的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和成熟。在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广播电视学一部分属于新闻传播学下的二级学科,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一部分则属于戏剧与影视学下的二级学科,如广播电视艺术学等。
从亲缘关系看,广播电视学与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关系最紧密。从形成历史来看,新闻学最早,传播学次之,广播电视学最晚。广播电视学是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融合了这两门学科的部分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在传播学产生之前,新闻学是唯一专门研究社会传播现象和活动的学科。它是20世纪40年代随着美国的无线电广播,特别是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而兴盛起来的。近几年,传播学研究在我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它为广播电视学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在引进和借鉴西方大众传播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传播学理论,特别是探讨广播电视中的传播学规律。
广播电视新闻学既是广播电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学的一部分。除了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外,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基本上各成体系。也就是说,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是两门关系密切但又各自独立的学科。过去,人们总是习惯把广播学和电视学看作新闻学的分支,把广播电视事业看作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只是用研究新闻的方法来研究广播电视。如今,世界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除了传播新闻以外,它还有社会交流、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产业开发等功能。随着卫星传播、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的出现,全球化传播已经成为现实。传统媒体的技术功能也从单极媒体向多媒体进化。这些都说明:现代广播电视可研究的领域已经完全突破了原有的研究范畴。如果仍然局限于新闻节目的研究,那么广播电视的多功能将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衡量一门学科能否成立,主要应看它是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能否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概念,能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从这几个方面看,广播电视学已经具备了成学立说的基本条件,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不仅有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新闻学保持自身的特点。两门学科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3]
我们在广播电视学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因为广播电视研究的六个层面可以用一般的传播活动规律来加以区别和分析:
第一,主要用控制分析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传播者进行研究。
广播电视学主要涉及广播电视机构的性质、任务、作用,以及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等研究。实际上就是广播电视“把关人”的研究,其中包括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人才聘用、媒介素养、职业道德等。
第二,主要用信息分析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研究。
节目研究包括节目系统、节目结构、节目分类、节目要素、节目形式,以及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与节目创作的关系等。
第三,主要用渠道分析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媒介性质和作用进行研究。
广播电视学主要研究媒介功能、媒介特性、运作规律等对社会施加的影响,也研究外部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的影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对传播渠道所产生的各类作用等。
第四,主要用受众分析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受众视听规律进行研究。
广播电视学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以及不同年龄的受众对象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分析受众心理、受众收听收看规律、受众信息反馈作用,以及受众参与、交流互动等。
第五,主要用过程分析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过程进行研究。
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流程、时间结构和空间关系。重点研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构成和流程,以及节目策划和节目元素的合理运用等。
第六,主要用效果分析的方法,针对广播电视播出的社会效果进行研究。
重点研究不同的节目究竟采用哪种传播策略更为有效、更容易实现传播目标。分别从大众化传播、分众化传播和网络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传播效果、传播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