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传通”的途径
一、社会角色意识转换与形成
(一)社会角色与舞台角色是现实与虚拟的关系
社会角色是人类现实生活中履行不同社会责任和权利的公民,舞台角色则是演员在虚拟的艺术场景中塑造出的艺术典型形象。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也可以借鉴一些表演的手段,但这些手段都必须是为了更好地传达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信息,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想交流。
(二)两种角色承担的责任不同
社会角色应基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满足物质或精神的具体目标而承担一定的责任;舞台角色则是在完成剧情或导演所规定的角色责任,以追求艺术创作的角色形象。一位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曾主持中央电视台的《世界电影之林》节目,结果大家认为她的主持是不成功的。《大众电影》杂志载文说,她“十分错误地接受了《世界电影之林》这本应由电影史学家、学者承担的讲解人角色”。出于职业习惯,她把主持人当成一种艺术角色来表演,“……一切都不是自我修养的真实而自然的流露。处心积虑地端庄华贵富丽或者洒脱飘逸散淡,刻意求工地把那姿势装出来摆出来做出来……”结果事与愿违,她把自己完全当成了一个艺术角色。
(三)两种角色的行为规范不同
作为一个社会角色,主持人的行为规范是根据他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确定的,当然这种责任和义务又受到国情、社情、民情以及文化传统等条件的制约。舞台角色的行为规范,则是由剧本的内容和导演的要求以及演出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演员之于剧本里的角色,是对剧作家的创造成果的再创作。这种再创作的可能性,一方面是由反映对象的丰富性所提供的,一方面是以演员对角色的创造性的认识为条件的。”[3]
二、主持人、嘉宾、受众形成互动关系
(一)交流关系的形成和特点
主持人节目的主要特点是交流性,没有直接的交流活动显然就不需要主持人去主持。交流需要有交流对象,并形成节目所需要的互动关系。主持人节目的交流对象就是嘉宾和受众。
主持人节目的交流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互性
它以传受双方的民主意识和平等地位为基础。大家处在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中,没有尊卑高下之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彼此沟通的交流关系,也才会有“实话实说”的话语环境。
2.现实性
它一方面是指节目中交流的内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应该是无意义的闲聊。另一方面,交流是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的,现实的情境不仅具有“此时”“此地”的环境特点,而且还具有“此情”“此景”的情感特点。
3.合作性
交流不仅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也需要寻求各种思想的认同。没有矛盾冲突,就不会有节目的特色;而只有冲突,不求认同,就会令人无所适从,节目就不够完整。主持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能够从差异的相互碰撞中找到认同的可能性。合作性并不要求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完全一致,而是求大同、存小异,从而有效地形成一种“场效应”,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
(二)节目“场效应”的形成与意见领袖作用的发挥
如前所述,主持人节目中的话语环境可以看作一个“意见场”。“场效应”的产生,就是因为有相互吸引的不同意见存在。面对不同的意见,主持人应该怎样做?按照传播学原理,“场效应”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舆论领袖”来发挥调控作用。主持人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在节目里调节传受关系,既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又要努力从分歧中寻求共同点。“求同”与“存异”贯穿于交流和传播过程的始终。没有差异的存在,就不会有节目中相互吸引的“场效应”;但如果只有差异,而没有认同,节目就会失去传播价值。主持人的调控能力主要表现为在众说纷纭的交流过程中,帮助受众承认差异和寻求共识。
(三)巧于应对
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主要表现在调节气氛、处理失误、化解难题等几个关键环节上。
1.巧发奇中,妙语连珠
谈话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不仅能闻其言还能观其形,这样就为主持人把控现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主持人应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现场的气氛。当对方兴致正高时,可着意渲染;厌烦时,则注意回避;疑惑时,多做说明;已懂时,点到为是;有成见时,耐心解释;满意时,见好就收……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组织“心连心”艺术团下乡到江西革命老区遂川县进行首场慰问演出,当时的场面十分热烈。可是,节目演出中天空突然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当关牧村演唱的《多情的土地》歌声一停,主持人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对乡亲们说:“关牧村的动情歌声,把她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给唱湿润了!老乡们!我们演员都商量好了,如果雨下大了,只要大家不走,我们演员就绝不会走!”这段幽默风趣、感人肺腑的话,激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因突然下雨而稍有波动的人群,被吸引住继续观看这精彩的演出。[4]
2.巧释逆挽,随机应变
节目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需要主持人根据变化的情况迅速作出反应:一要机敏,二要得体。杨澜在主持一次大型文艺晚会时,不小心一脚踏空,她却不慌不忙地爬起来打趣说:“中国有个民间舞蹈叫‘滚绣球’,为了感谢大家的到来,我刚才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动作,不过表演得很不成功,请大家原谅!”这段话引起了大家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3.巧妙迂回,避实就虚
交流中如果遇到难题,一时无法从正面回答,主持人就需要采取迂回的办法化解这个难题。一位导游在山东蓬莱为日本友人讲述“八仙过海”的故事时,一位日本朋友认真地问道:“八仙过海飘到哪儿去了?”这本是一段传说中的神话故事,不可能有明确的结局。导游急中生智,谐趣地说:“我想,为增加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八仙东渡到邻邦日本去了吧!”
(四)善于倾听
主持人的谈话是一种人际交流,没有“听”的对象,就不会有“说”的兴致;反之,“说”也需要“听”的支持。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在时说时听的状态中主持节目的。正如美国著名谈话节目主持人拉里·金所说:“要善于访谈,首先要善于聆听。……谈话的目的就是要同别人沟通,你只要表现出真诚、热情,并且愿意聆听,就能成为交谈大师。”[5]荀子也主张“以学心听,以公心辨”,即在言语交流中要注意以谦虚、宽厚、平和的心态去听取对方的意见,同时能够用和善、公正、求实的态度去说服对方。
听、说、读、写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方式。“听见”与“倾听”是不同的。“听见”是用耳朵去听,“倾听”则是用心智去听。怎样才能达到预想的倾听效果呢?目前,研究者们提出了四种训练方法,即积极地听、开放地听、移情地听和感受地听。
三、主持人在不同节目中的角色定位
(一)新闻节目主持人
这类节目要求主持人具有较高的新闻素养、较强的新闻敏感,能够准确地把握新闻价值,迅速形成报道角度。由于责任重大,他们主要由资深记者、新闻评论员来承担。沃尔特·克朗凯特在《记者生涯》中回忆说:“我在担任CBS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每天还做五分钟的评论。……弗兰德利当上公司新闻主席后,建议我在每晚的晚间新闻节目结尾时也做个相似的评论。”[6]“新闻节目主持人”(Anchorman)这个概念就说明,主持人是一个能够在新闻报道的“接力赛”中,发挥冲刺作用的新闻传播者。
(二)综艺节目主持人
综艺节目主要是以文艺内容为主的节目形式,需要主持人具有深厚的文艺素养。综艺节目主持人包括智力竞赛节目主持人和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等。
(三)谈话节目主持人
根据美国学者格拉汉姆·斯克特的分析:“在既包括信息性节目又包括表演性节目的众多谈话节目中,可以归纳出四大类型:新闻信息节目,杂耍喜剧访谈节目,人际关系、心理和日常生活节目以及为特殊观众服务的特别谈话节目。”[7]如中央电视台新闻类的《实话实说》、经济类的《对话》、生活类的《聊天》等。这类主持人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通才练识、善解人意、妙语连珠。
(四)专题节目主持人
这类节目根据特定的宗旨来设置相应的主持人。如体育节目主持人(Sportscaster)、气象节目主持人(Weather Girl,Weather Man)、读书节目主持人、金融节目主持人、法律节目主持人,等等。在英语中,这类主持人常用“Host”来表述。他们通常对节目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熟稔,对节目内容阐述透彻、分析精辟、观点权威,深受大家的欢迎。
(五)对象性节目主持人
这类节目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指向非常明确。例如,鞠萍姐姐、董浩叔叔、月亮姐姐已经深入少年儿童的内心,央视《夕阳红》主持人张悦、黄薇是老年人的贴心人,张越在《半边天》中也已成为女性的代言人……作为对象性节目主持人,只有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对象。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意识也是不尽相同的,主持人必须进行自我调适,才能符合与受众交流的需要。
[1] 刘建明.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4.
[2] 喻国明,刘夏阳.中国民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280.
[3] 金山.一个角色的创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4.
[4] 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39.
[5] 金.访谈节目主持人开出的健谈处方[M]//白谦诚.主持人·第8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329.
[6] 克朗凯特.记者生涯[M].胡凝,刘昕,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392.
[7] 克朗凯特.记者生涯[M].胡凝,刘昕,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