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播读语体
播读语体就是在广电新媒体中所运用的朗读语体。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说:“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2]他还说:“既然大张旗鼓地讲‘修辞学’,也就应该同等地讲‘朗读学’……生活中需要朗读和需要写作是同等的。”[3]张颂教授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对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朗读艺术做了全面整理和论述,而且把它运用在广播电视播音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广电新媒体中的大量稿件需要转变为有声语言才能传播出去,需要一个朗读转化的过程。但是广电新媒体中的朗读受到技术传播环境和媒体功能的制约,不同于一般的朗读行为,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可以将它称为“广播朗读”或简称为“播读”。
一、播读语体的语境特点
(一)诉诸听觉
播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播读艺术就在于用有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书面语言的内涵和实质,把“目治”的语言变为“耳治”的语言的过程。高明凯先生说:“书面语是‘写的语言’或‘目治的语言’,口语是‘说的语言’或‘耳治的语言’。书面语和口语虽然都是语言的存在形式,却具有不同的特点。因为一个是拿手来写或拿眼睛来看的,一个是拿嘴来说或拿耳朵来听的,所以两者存在的环境有所不同;因为一个是写在纸上或留在其他坚实的物体上面的,一个是发成音波,一发即逝的,所以两者的物质条件也有所差别。”[4]不同的存在环境和不同的物质条件,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播读是诉诸听觉的,所以让人听得清、听得懂是首要目的,另外还需要愉悦人的听觉和心智,给人以美感享受。
(二)口语转述
播读是转述他人意见的一种口语形式。播读必须依据文字稿件,表达文字不能或不便表现出的意蕴和内涵,是语言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因为播读的内容虽然是转达他人的意见,却融合了播读者自己的看法,表达的是一种共同的认识。文学作品的播读,由于增加了语音信息,因而“它才增加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5]。播读艺术会使文字作品产生更加深邃的意境,达到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三)心理情境
播读一般是在封闭的环境里(播音间),根据自己的想象活动建立与外界的联系,所以它不具备接受反馈的条件。
在交流性的话语环境中,说话者可以得到对话者的直接反应和心理上的支持。但在播读的环境中,传播者则只能运用对象感、情景再现等自我心理活动,来建立与受众的联系,给人以“闻其声如见其人”的交流感。
二、播读语体的分类
播读语体通常分为新闻作品播读、文艺作品播读和服务性稿件播读等几种类型。
(一)新闻作品播读
1.新闻消息
以事实说话,追求真实、新鲜、客观,是新闻消息播音的突出特点。从文体上看,“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要求准确、客观、及时,并且恪守真实性和时效性原则。播报新闻消息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表达事实必须客观准确、实事求是。新闻的真、快、新的特点,使得新闻播音的语言以叙述、报告为主,以实声为主,语气朴实大方,节奏明快稳健,重音突出准确,停连合理得当,给人以真实感和信任感。
新闻消息播音应该注意寻找和把握新闻的新鲜点。新鲜点主要存在于事实的新闻要素中。它是消息播音表达的重要依据,也是创作过程中的表达重点。播音主体的政策观念、新闻敏感、知识结构决定其对新鲜点把握的准确程度。
新闻消息播音还具有表态性,所以要注意把握分寸感。在这里,“客观”是指对事物本质的客观认识,而表态是基于这种客观认识所产生的恰如其分的态度。面对客观事物的变化,没有态度或无动于衷,反而显得脱离实际,故作姿态,不够真实。
2.新闻通讯
“真实生动,感情饱满,以情感人”是新闻通讯播音的重要特点。新闻通讯是用形象化的手法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文体。它具有很强的描绘性和抒情性。新闻通讯播音在准确、鲜明的基础上,应着重强调表达的生动性。
新闻通讯形象生动的特点要求播音表达时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活跃形象思维。丰富多样的情感色彩使得气息控制也变化多端,多为实、虚声相结合。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一般重音灵活、停连自由、语气丰富、节奏多变。由于新闻通讯播音感情细腻丰富,具有抒情、写实的特点,语势大多呈现跌宕多变的态势,所以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
新闻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经验通讯)、录音通讯、配乐通讯等。不同的通讯体裁有不同的播音要求,譬如:人物通讯要求生动传神,力求神似;事件通讯要求叙事抒情,脉络清晰,以事醒人;风貌通讯要求新鲜亲切,舒展自如,荡气回肠;配乐通讯则要求意境深邃,音声和谐,相得益彰等。
3.新闻评论
“是非分明,逻辑严谨,以理服人”是新闻评论播音的主要特点。新闻评论,主要运用叙事说理手段,通过对事件或问题的深刻分析,阐述对该事件或问题的见解或主张。评论的核心问题是论理,根本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指导人们的行动。新闻评论的内容,主要是对当前实际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政策性比较强。播音员在论述某种观点、分析某种现象的时候,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熟悉了解相关的政策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气上把握好分寸火候,增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新闻评论播音态度鲜明、分寸得当、质朴庄重。在表达手段上应当表现为重音坚实、语气肯定、节奏稳健、张弛有致。论证方法要了然于心,使论证充分有力,论点、论据清晰准确,从而达到以理服人的播音效果。
4.电视新闻片解说
电视新闻片解说,就是给电视新闻现场图像配音。电视新闻片声像结合,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声音用以补充说明画面。由于声像结合的关系,解说语言具有跳跃、插入、领起等特点。
解说语言的表达是为了说明画面的,所以语速应随着画面节奏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强调与画面的和谐与统一。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往往是语言表达的重点。电视新闻片解说服从新闻性质的基本要求,语势不宜夸张,语气比较平稳,语流应通顺畅达。
5.电视专题片解说
电视专题片以真实性为基础,由于它不像新闻片那样强调时效性,所以制作上比较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解说语言需要与之相适应,语言表达讲求细腻、生动、具有感染力。吐字发声方面一般表现为:强控制、弱发声;唇舌力度大,吐字灵活集中,不跳脱。从语流形态看,始终保持畅达连贯,有明显的推进感,起到烘托画面的效果。
在注意与镜头画面配合时,解说还要和音乐、音响、画面节奏相吻合。与镜头的运动方式、景别、场景相适应。电视图像的组合有一定的讲究,体现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解说语言都应与之配合。如,远景显示开阔,中景表现实感,特写突出内涵;仰拍意味褒扬,俯拍表示贬斥……画面节奏的变换和音乐气氛的烘托,都提供了不同的意境,解说语言需要将其细腻地同步表现出来。当然,并不是说每个镜头都必须严格对应,而是要求在重点和特点部分着重加以表现。
(二)文艺作品播读
1.散文
散文形散而神聚。散文朗读的目的是达到“神聚”的效果。无论叙事还是抒情,优秀的散文都有着深邃的意境。朗读这种文体,要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蕴,并给以恰当细腻的表现。它不需要像诗歌朗诵那样跌宕起伏,也不必像小说朗读那样绘声绘色,而主要是运用朴实、真切的语言,直抒胸臆,让人浮想联翩,给人以回味悠长之感。
2.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感情饱满,想象丰富,意境深邃,韵律和谐。诗歌的朗读需要把这些特点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歌一般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种,朗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朱光潜先生说:“诵诗的难处和作诗的难处一样,一方面要保留音乐的形式化的节奏,一方面又要语言的节奏,这就是说,要在迁就规律之中流露活跃的生气。”[6]这恰恰说明朗读诗歌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力。
格律诗的音乐性很强,讲究韵律和平仄,朗读时要表现出抑扬顿挫的韵味。格律诗一般为双行用韵,只要注意这些韵脚的呼应,就能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感。格律诗的节拍也十分有规律,可按照词的疏密度适当划分音步。不同的格律诗有不同的音步安排。
如,七言诗常见的“二、二、三”格式: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言诗常见的“二、三”格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朗读时根据这样的疏密度适当顿歇,用“吟咏”来展示其优美的韵律,显现出它的音乐性,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自由诗用韵不像格律诗那么严整,因而不能把格律诗的朗读方法完全套用在自由诗的朗读上,以便表现出自由诗朗读那种豪放不羁、跳脱奔腾的特点。自由诗的音步不如格律诗那么固定、均匀,但诗意中包含着情感的律动,只要是诗情需要作出的停顿,就可以分出一个音步。包含音节较多的音步,节奏要紧凑一些;包含音节少的音步,节奏就舒缓一些。诗味就是从这种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展现出来的,不但展现出音韵美,而且显示了意境美。无论是叙事诗、抒情诗,还是讽刺诗,如果没有意境,就不能算是好诗。而表达不出诗的意境,也就算不得好的朗读。那种虽然有着声音外在的跌宕起伏,却情浮意浅、没有意境的朗读,难以调动听众的想象和情感,产生朗诵的感染力。
3.文艺作品解说
文艺作品解说主要是指对电影、戏剧、广播剧以及歌曲、音乐、戏曲等的介绍。文艺作品解说要求对文艺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形式、特点风格有深刻的了解。解说语言要和画面、音响、音乐等协调配合,始终处在“配角”的位置上,发挥烘托和说明的作用,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在文艺作品解说中,既要对整部作品总的基调予以把握,也要在剧情或内容发展过程中灵活变化。当以录音素材为主时,解说语言处于从属地位,为其铺垫引路,或是解释说明,语气、节奏可较为平淡、和缓,只要适应录音素材情绪的变化就可以。一般来说,解说的语言先于录音素材,起铺垫引路的作用;后于录音素材,则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三)服务性稿件播读
这类稿件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服务性,它为老百姓提供生活资讯服务、科技教育服务等。在信息社会里,它能够有效地为人们释疑解惑,提出指导性意见。
服务性稿件播读主要是指知识类、服务类稿件的播读,通过说明性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事物的特征及其规律。知识类、服务类稿件的语言表达要亲切自然,根据具体的对象把握适当的语气,增强交流感。这类节目的播读需要讲求科学性和条理性,用比较清晰的思路阐述事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其中的奥妙和规律。以诲人不倦的态度提高人们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这类稿件的播读语气是诚恳的,节奏是稳健的,多用比喻性重音和判断性停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