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形态的整合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深化改革,使节目内容不断丰富,节目形态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主持人节目融汇了多种传播形式,极大地拓展了主持人与受众交流互动的空间,并固定为节目的基本形态。
一、播音间主持
在大多数情况下,广电新媒体的主持人节目都是在播音间里进行的,由于场地的限制,嘉宾人数不多。即使没有现场交流对象,主持人也会通过热线电话、听众信箱、人物访谈等形式与外界建立一种“一对一”的人际交流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节目形态。前些年出现的《时空连线》节目通过互联网把嘉宾请进直播间,或者两地主持人远程互传等,是这类节目形态的延伸和发展。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要符合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1998年6月25日—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6月30日中午,克林顿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热线直播节目中担任嘉宾,在左安龙的主持下,与上海市民进行交流,成为与中国市民通过热线对话的第一位美国最高领导人。在电台直播间,克林顿回答了上海市民关于贸易、教育、环保、交通、图书馆等方面的问题。在长达50分钟的节目里,克林顿共回答了8个听众提出的问题。克林顿说,这是他第一次在美国本土之外通过电台与当地人民直接交流。
【范例】
市民与社会——千里马与伯乐
嘉宾:今天来电台参加讨论,感到很有意思。最近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抓斗大王包起帆的成功。刚才提到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我觉得不仅仅是今天才有这话题,好像流传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它本身是一个成语,从起源来说,是在春秋战国时。伯乐是秦穆公的一个臣子,他推荐一个叫九方皋的人来辅助皇帝。九方皋与他讲了一句话:“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相千里马,你就要看它的精髓而忘掉它一些粗糙的东西,发现它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外在的表面现象要把它去掉。但归根到底,你这匹马必须是一匹千里马。
主持人:就是必须先具备千里马的条件,然后必须有人来识别他,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我们来看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让我们接听几个听众的电话。
听众1: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上级对下级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下级对再下一级也是伯乐对千里马的关系。伯乐是外因,千里马是内因。在目前条件下,是外因起关键作用,有了伯乐才能有千里马,才能培养出人才。
听众2:我是卢湾区某大学的教师,是搞成人教育的。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刚才那位先生已经谈了,在过去的条件下,好像是伯乐起作用。但在现在这样的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随着人才机制的转换,个人的才华变成关键的了。机遇对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这方面的才能,就不怕不能脱颖而出。从现在的成人教育情况来看,我班上的几位学生,过去没有机会发挥本身的才学。现在,在提倡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他们有机会去报考三资企业等一些用人单位,一下子被录用了。所以,在现在的情况下,个人的才能是主要的。
主持人:对照一下刚才两位听众的话,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伯乐的提拔显得很关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则强调选择的多元化。在今天,我们国家为个人的脱颖而出已经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千里马本身的才华显得更为重要。
二、演播厅主持
演播厅是一个比较宽敞的演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被邀请的嘉宾、现场观众实际上是被组织起来的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中的成员是一种横向传播的关系(也称水平传播)。由于参加者在权利、地位等方面大致平等,彼此没有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一般来说都可以畅所欲言。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主持人既要和嘉宾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要和现场观众、社会大众展开“一对众”的对话,还有网络参与等。所有这些交流都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所以它是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忽略任何一类对象,都是节目的一种缺憾。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对话》等都具有这样的传播特点。主持人只有掌握好这三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
【范例】
听广播
主持人:……先来让大家认识一下我们请到的几位客人,一位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副台长巫金龙先生,欢迎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苏京平先生,欢迎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董关鹏先生,欢迎您。坐在我身边的两位客人也曾经是广播人,一位是王齐先生,欢迎王齐;一位是段静岩女士,欢迎您。
……
主持人:现在我们就开始听听观众的想法,大家可以献计献策。
观众1:崔先生您好。广播,是听众非常需要的,是电视代替不了的。从我们家来说,我们老大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听,现在40多岁了,他工作非常紧张,没有时间坐下来看电视,收音机不知道坏了多少个,一直听。他跟手机一样老那么带着。我们老头睡觉都听,为什么呢?他听着听着睡着了,还没关呢,还听呢。我也听。我什么时间听呢?大块的洗衣服的时间、整理内务的时间、洗漱的时间、上洗手间的时间,我全听。
主持人:好,谢谢您。
观众2:崔老师您好,刚才您问了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做到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优势互补的问题。我这么想,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在时间上,都有“黄金时间”。这个黄金时间实际上是电视的黄金时间,却不是广播的黄金时间。广播的黄金时间,刚才这位专家说了一下,是早上9点左右,因为很多人9点钟开汽车要开40分钟,这样听广播。我以前也是差不多9点多钟的时候听广播,现在我退休了,在家里做家务的时候听广播。我老听的是治疗仪和灵芝茶,107.3兆赫。我为什么搁在107.3呢?我很喜欢听四点钟黄永宏的《股市大家谈》这个节目,他主持得很好,与大家很亲近……
主持人:您好像话里有话,意思是说广播的广告太多,是吧?
观众2:对了,在这黄金时间不能够老谈治糖尿病、高血压。我们不是老治病,我们应该积极地生活,应该把自己这个人怎么安排生活多说说。我们也关心国家大事。
主持人:一个是广告多,一个是导向有问题。
观众2:对,黄金时间不能够做这个,做得太多,这是广播的黄金时间。
主持人:您希望在这个时间听到什么?
观众2:希望听到一些关于国家大事、经济的报道,还希望有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老年人不是都是治病的,应是怎么积极地向上,就说人永远是向上的。
主持人:苏先生,这应该是广播人研究的问题,要知道什么时候听众需要什么。
苏京平:受众的心态。
主持人:对,谢谢。
观众3:您好。我是一个司机,所以开车时我喜欢听收音机。收音机打开以后,尤其是北京交通台有个路况信息,就是广告多一点,我感到特烦。再一个,重复的内容特多。我感觉收音机还得改革一下,因为人们都生活在这种钢筋水泥构件里面,收听效果不好。咱们在家里的话,有机会看电视就看电视去了,没机会看电视,我们就一直听广播。
主持人:您现在觉得收听效果不好。
观众3:收听效果不好,所以收音机要改革,收音机本身要改一下,再一个信息不好,信息不灵。
主持人:收音机可能是要改革。刚才那位朋友也说了,听坏了好多,哪那么容易坏呢?谢谢您,还有哪一位?
观众4:你好,我比较喜欢听广播。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听国际电台的《欢乐调频》,原来是为了学英语,是被动的,现在慢慢变成主动,觉得广播中有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主持人:它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学英语?
观众4:对,便捷,还有能给我第一手的新鲜资讯。
主持人:你现在在上学吗?
观众4:对,高一。
主持人:高中的同学听广播的多吗?
观众4:不太多,所以很难找到有共同语言的。
主持人:你们班听广播的人很少,是吗?
观众4:很少,极少数。
主持人:你跟他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吗?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听?
观众4:觉得没有意思,没有电视那么吸引他们吧!
主持人:这是一种说法,谢谢你。
……
观众6:你好,我平常不太爱听广播。因为我感觉看电视一般是图文并茂的,新闻什么的全都了解了。听广播给人感觉一方面是广告插得太多,另一方面就是干巴巴的,不如看电视那么随意。
主持人:好,这也是实话实说。
观众7:你好,刚才苏先生谈了一个问题,我比较感兴趣,就是广播、电视和网络之间的媒体合作。那么我想问一下现在这个合作进行到什么阶段了?是指节目与节目之间的合作、台与台之间的合作,还是行业之间的合作?
主持人:还是几个朋友之间的合作?
观众7:对。合作以后的前景会怎么样?中国会不会出现一个像美国时代华纳那样的媒体巨无霸?
苏京平:现在是多种形式都有。比如我们北京广播电台现在几乎所有的节目都和千龙新闻网有一个直接的合作,在网上都可以查询和看到。北京广播电台很多主持人或者编辑记者现在都解放思想,能够大胆地走到镜头面前,包括电视台的很多节目的配音,大家都知道也是由电台人去做的,应该说这种互动的关系会越来越多。
董关鹏: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包装和受众的分层问题。比如老年观众喜欢听评书,喜欢听戏,我们可以在茶馆里边经常给他们搞一些活动,然后由擅长主持这个节目的主持人走到老年人中间。中年人可能关心如何发财、如何成功。我们可以走到大公司里面去挖掘一些东西……广播有一个劣势,可以通过网络来改变,就是广播节目往往是播完之后大家就再也听不到了。但在网上,你任何时候点击它,都可以听得到,就变成和报纸一样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保存了。
……
主持人:我们不希望大家误解我们这个节目,以为我们做这样一个节目就是说电视比广播好,而是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问题。广播可能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有这么多人支持,有这么多人在动脑筋,有这么多人在坚持,我想它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三、现场主持
现场主持是指把传播活动放在一个典型的现场环境中开展的主持活动。现场是有组织的,并受到一定的限制。譬如中央电视台的“心连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手拉手”等广场演出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具有一般演出活动(典型的团体传播)的特征,但是进行现场转播的目的,主要是为电视机、收音机前的受众服务的。这种主持活动不只是为现场的演出服务,还需要考虑媒体前的受众,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因此主持人需要同时面对两类对象——现场观众和媒介受众。只有满足这两类对象的需要,才算得上是成功的主持。这就是说,主持人应该研究怎样把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规律更好地协调起来。
【范例】
群英会——“东方明珠·五一”千名劳模大聚会
主持人1:各位观众、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劳模,晚上好!在这工人阶级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千名劳动模范聚集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下,盛况空前、群星闪耀、热烈纷呈、意义非凡。
主持人2:刚才,从历史云烟中走来的古代英雄们引吭高歌,盛赞“东方明珠·五一”千名劳模大聚会。看到今天那么多的英雄模范济济一堂,古代的英雄们也羡慕不已。
主持人3:明珠塔下群英会,光华灼灼映春晖。让我们来问问几位大名鼎鼎的古代英雄,此时有何感想。先问老黄忠,感受如何?
黄忠扮演者: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咱们老将战功赫赫,今日依然壮志不减,雄心不退。
主持人3:好!有请曾经作出过杰出贡献,而今依然英姿焕发的老劳模们登台与大家见面。
主持人4:那我们问问年少气盛的周瑜,你此时有什么感想?
周瑜扮演者:少帅上阵,威震苍穹。咱们少帅如日中天,豪情正浓。
主持人4:好!有请新一代的青年劳模们上台亮相,展现风采。
……
主持人1:请问名声显赫的穆桂英,你要对大伙儿说些什么?
穆桂英扮演者:巾帼不让须眉,女杰自有神威。咱们女将上阵英姿飒爽,无限荣光。
主持人1:好!请出托起半边天、建功作奉献的女劳模们登场。
主持人2:我们还要问问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先生,您有何高见?
诸葛亮扮演者:说来惭愧,惭愧。如今科教兴国,英雄辈出,我那点计谋又何足挂齿。英才登台来,赶紧我退位。
主持人2:不必,不必。好!有请奋斗在科技、教育战线的英雄模范出场。
……
主持人3:在这节日之夜,我们向参加晚会的千名劳模,向神州大地上所有的劳动模范,向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族劳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主持人4:各位来宾、各位观众,在这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这第二次创业的伟大年代,我们耳边又响起激越的歌声,劳模们胸前的奖状与红花交相辉映,让我们共同唱出熟悉的旋律《戴花要戴大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