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主义传播制度与播音策略
在有关传媒与社会关系或政府关系的四种理论中,威权主义理论的历史最久远,传播的地域也最宽广。“它为现代社会的许多媒介制度奠定了基础,即使某些国家已经放弃了威权主义理论,但是在理论上奉行自由至上主义原则的政府,在实践上仍然会受到威权主义的影响。”[2]
一、威权主义传播制度
威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媒体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只有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威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国家对媒体应该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驯顺的人以经营权,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法院对违法者提起公诉等。
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它最大的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这一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近代印刷术发明后不久,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气候下产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威权,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大多数威权主义国家都对广播电视实行了完全的国家垄断。广播电视的运营和节目制作都由一个负责完成政府目标的官方机构来决定。”[3]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广播电视的管制和垄断达到了极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体制就是一种典型的威权主义控制模式,它的特点是不满足于对传播媒介的消极控制,而是通过积极的强制改造使之成为国家宣传机器和战争宣传机器。法西斯主义威权制度虽然被世界人民的正义战争送入了坟墓,但仍存在着以改头换面的形式重新复活的条件,这是我们不能不警惕的。
二、威权主义传播制度下的法西斯播音策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播被各参战国广泛应用于心理战,各国纷纷成为开办“三色广播”——“黑色广播、白色广播、灰色广播”的高手。1933年,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执政,广播事业完全为纳粹党及其宣传部所控制,主要用于法西斯主义宣传。法西斯战争狂人、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将55%的收听费用于纳粹党的宣传活动。他叫嚣:“真正的广播是真实的宣传。宣传意味着在精神、繁殖、生长、破坏、灭绝、建设和毁灭等战场上的战斗,我们的宣传是由我们称为德国民族、德国的血脉和国家的东西来决定的。”[4]广播电台成为法西斯主义宣传机器。每个电台都配备了一名忠于纳粹党并且“血统纯正”的经理。法西斯在柏林设立了十几个大功率的广播电台,每天24小时分别从柏林向全世界广播。戈培尔根据各国的不同特点,把世界分为六个广播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广播。毫无疑问,戈培尔把宣传看成一种艺术,把自己看成一个能够操纵整个民族感情的“伟大艺术家”。他事先就仔细安排好宣传的高潮。比如,巴尔干战役还未开始,他便命令道:“这次战役中必须有两次由鼓声和颂歌伴随的捷报广播,以便这种宣传的效果不至于逐渐减弱。”并且他对报道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很清楚的,戈培尔曾对他的宣传班子说,即将进行的对伦敦的毁灭将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大灾难,即便如此,也要设法使世人认为他们是出于正义发动的战争。可以说,戈培尔充分利用广播新闻播音的方法试图对世界进行全方位思想控制。
当时,戈培尔广泛发动宣传心理战,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哈哈爵士”堪称法西斯阵营中从事“黑色广播”的著名人物。“哈哈爵士”的真名叫威廉·乔伊斯(1906—1946),是一位为德国纳粹服务的英籍播音员,他也是威权主义新闻观影响下“压服式”播音风格的代表人物。“哈哈爵士”的广播颇具吸引力,他以纯正的英国乡音和幽默辛辣的语言,通过感情的煽动、理智的倾诉、精神的诱惑,使英国士兵逐渐产生了恐惧、痛苦、不安和混乱的心理。据瑞贝卡·威斯特回忆说,当时只要一转到德国的对英广播,人们就难以抗拒威廉·乔伊斯所在的波段,“他的声音有一种魔力,使你无法自拔”[5]。“哈哈爵士”的舆论宣传采用的正是“煽动浸润法”:以日复一日、和风细雨式的煽动、渗透,通过情感的认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传播效果,在无形中控制听众的思想、打击对方的士气。例如有一次,播音员在描述完英格兰的明媚风光和淳朴民情后,突然感叹道:“可惜的是,这里的男人们都去欧洲大陆打仗了,只留下女人和孩子在家里艰难度日。”[6]为了激发英国人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播音员用各种方式不断攻击粮食价格上涨,军需人员从中谋取暴利等各种问题。许多英国民众因此对政府不满,英国政府大为苦恼。
当时一些专家认为乔伊斯主持的节目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他有适宜做播音员的天生的好嗓子;(2)他的英语说得很漂亮,不比BBC的主持人逊色;(3)他说话像英国人一样,用语简练、迅速,英国人在祈祷时常用“By Love!”他也经常使用这个短语;(4)他的问题提得高明,听来有趣味;(5)他能熟练运用英国式的幽默与别人争辩,喜欢对BBC广播反唇相讥。”直到战后,人们才查明,这位“哈哈爵士”是英国人的败类,是具有美英双重国籍的英格兰人,大战开始后就投靠德国法西斯,为其效命。战争结束后,人们痛恨他助纣为虐的行径,1946年1月3日,罪孽深重的他被处以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