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

1975年、1977年、1978年在河北武安县磁山,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和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相继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经过科学发掘,出土了较原始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根据遗存的文化特征,命名为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或磁山—裴李岗文化以及大地湾文化。同时代或同一类型的文化遗存,在河北、河南、陕西和山东等省也有发现,说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在黄河流域的分布十分广泛。据碳14年代检测法测定,这些遗址的年代距今8000~7000年,是目前我国黄河流域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年代较早的文化遗存。

这类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有以下一些特点:陶泥未经细致淘洗,陶片断面还发现有泥片贴敷的层理结构;胎质粗糙,皆手制;胎壁厚薄不匀,火候较低,一般在700~900℃,易破碎;陶色多呈红色或橙红色;陶器表面以素面为多,并有少量绳纹、篦纹、指甲纹与划纹等。这时的陶器器类少,形制比较单一,常见的陶器中,以砂质的深腹罐、泥质的小口壶、圜底或三足钵和碗类器为多,并有一些鼎、瓮、盘、豆、盂等。各地出土的陶器中,除有早、晚之分外,陶器的形制与花纹装饰还有地区差别。

裴李岗文化早期素面小口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