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陶器

第四节 马家窑文化陶器

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古文化遗址发现而得名。马家窑文化是一种受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影响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陶器形制特征近似仰韶文化,但它也具有明显地方特征。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东北部一带,据碳14年代检测法测定,距今约5500~4200年。已发掘的马家窑文化遗址,有甘肃兰州曹家嘴和青海乐都湾等数处。

马家窑文化的陶器,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泥质陶的胎质细腻,器表多经磨光,并多为手制,彩陶最为发达。彩绘多用黑彩在泥质红陶或橙黄陶的颈部与上腹部,绘制出颜色鲜艳、线条流畅的图案花纹装饰。在砂质红陶器表还有划纹、三角纹、绳纹和附加堆纹,表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是彩陶:小口圆腹瓮、双耳彩陶罐和彩罐钵,炊器为深腹平底砂质罐;食器为敞口浅腹平底盆、敞口喇叭形座豆、平底碗和敞口平底钵;盛储器有小口短颈圆腹或双耳平底瓮、小口长颈圆腹平底壶、小口长颈深腹陶瓶等,另有陶杯与陶盂,其中多数陶瓮器表饰有彩绘图案。

马家窑文化彩陶根据纹样还可以区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马家窑类型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类型彩陶制作精细,以黑色彩绘较多。彩陶纹样有条带纹、圆点纹、弧纹、波纹、方格纹、垂弧纹、线纹、人面纹、蛙纹和舞蹈纹等。

半山类型彩陶也以黑彩为主,但兼有少量红彩,构图复杂,纹样有锯齿纹、旋涡纹、菱形纹、圆圈纹、葫芦形纹、三角纹、编织纹、连弧纹和网纹等。

马厂类型彩陶纹样较粗糙,有在红色陶衣上面施用红、黑二色绘制的彩陶。纹饰有四大圆圈纹、神人纹、目形纹、云雷纹、三角纹、方框纹与蛙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