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娴熟——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
2025年09月26日
第四章 精湛娴熟——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
制陶技术的发明与人类学会用火有密切的关系,被火烧过的泥土因为落入火堆而变得坚硬从而定型,这极有可能是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识地用泥土制作他们所需器物的原因。因此,制陶完全可能是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发明的,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传授与教导。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与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器形、装饰与工艺都不一样,显然都是各自独立发生的。
原始先民最先采用的制陶技术可能有捏塑法与贴敷法等。过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原始人类用竹、木枝条编成筐篮后再涂抹上泥土用来汲水,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在筐篮上敷贴泥土烧制陶器的方法。这种说法虽引人入胜,但愈来愈多的学者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如果用这种方法烧制筐篮那样大小的陶器,结果只能得到一堆瓦砾。因此,人类制陶术的开端极有可能是烧制用手捏塑的小物件、小器皿,这样的小件制品,即使在最简陋的烧造条件下,也不乏烧成的机会。只有在多次烧制成功的鼓舞下,才会促使先民思考黏土原料的选择与加工、成型方法的改进、烧成条件的改善,甚至专为烧制陶坯的陶窑进行设计等等,从而烧制出器型比较大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