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崇拜神人纹

图腾崇拜神人纹

神人纹最早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延续时间很长。始见于马家窑类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上最具特征的纹饰。也有学者把神人纹称为蛙纹。

早期的神人纹描绘比较具体,有表现人形整体的,也有只表现面部的。面部描写较细,接近人的形象。这时的神人纹多装饰在盆、钵内,如甘肃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和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等。

半山时期神人纹较为抽象,将头画成圆形,躯体和四肢用红黑相间的带纹、折带纹表示,大多装饰于壶、罐的上腹部和盆、钵内壁。这时的神人纹,虽然比较抽象,但身体的比例协调。头部以圆圈代表,面部没有具体的五官,身体以宽带纹代表,四肢多以两节折带纹代表,向上斜伸。到半山晚期,神人纹出现变异,头部变大,依旧没有五官,内填各种纹饰,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肢的肢端有数目不等的指爪。在壶罐上的装饰图案,除了独立的神人纹外,还出现了二方连续的神人纹,绘在壶或罐的上腹一周,俯视图像一群人手拉手正在聚会、歌舞。

人面纹彩陶盆

神人纹彩陶罐

发展到马厂时期,神人纹演变得更为抽象,有的仅以局部的变体纹样表现。完整的神人纹已少见,大多以各种变体形式出现,代表头部的圆圈变得更大,有的则将代表头部的圆圈省略,以罐口或壶口代替。器物的上腹部只绘肢体,下肢由两节变为三节。到晚期头部被完全省略,四肢有的从顺向曲折演变为反向成直角曲折;有的不仅头部省略,连代表身体的宽带纹也被省略,演变为肢爪纹;有的演变为三角折带纹。渐渐地神人纹衰退演变为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