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
(1)神人纹鸟形彩陶壶
高15.8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6.6厘米,1955年兰州市华林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泥质黄陶,器身扁圆,口偏向一侧。施黑、红彩,口内绘垂弧纹,腹部用黑红彩绘变体神人纹和大圆圈纹。造型别致,风格奇特。
(2)变体神人纹彩陶罐
高44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11厘米,1975年兰州市土谷台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土黄陶。施黑、红彩,口内绘一圈红色带纹和黑色折线纹,颈部绘折角纹,肩腹部绘两组变体神人纹和大圆圈纹,空白处填黑点纹。变体神人纹是马厂类型彩陶的独特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神人纹鸟形彩陶壶
变体神人纹彩陶罐
(3)肢爪纹彩陶壶
高39.5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0厘米,1963年永靖县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土黄陶。施黑红彩,口沿内绘一圈带纹,颈部绘阴地连珠纹,腹部绘肢爪纹和两大圆圈纹。肢爪纹是神人纹发展到晚期的变体和简化表现。
(4)四大圆圈纹彩陶罐
高49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2.5厘米,1956年永靖县楚家岭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泥质橙红陶。施黑红彩,口内绘一圈带纹和连弧纹,颈部绘菱格纹,肩腹部用黑红两色绘二方连续的四大圆圈纹,圆圈内填平行斜条纹间勾点纹。腹中部绘黑色带纹和一圈水波纹。四大圆圈纹,显示了马厂类型彩陶的独特风格。
肢瓜纹彩陶壶
折线纹筒状彩陶杯
四大圆圈纹彩陶罐
(5)折线纹筒状彩陶杯
高13.4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6.1厘米,1973年永昌县鸳鸯池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土黄陶,单耳高于口沿。在红色陶衣上施黑彩,口沿内绘一圈垂弧纹,耳上绘平行线纹,杯身绘复道三角折线纹和平行带纹。
(6)变体神人纹单耳杯
高12.3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9.7厘米,1973年永昌县鸳鸯池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土黄陶,单耳高于口沿,下腹部有一突鋬。在浅红色陶衣上施黑彩,口沿内绘阴地波纹,口沿外绘大锯齿纹和弦纹,腹部运用对称格式,绘阴地变体神人纹,内填网纹,这是变体神人纹的晚期表现形式。
(7)条纹鸟形彩陶罐
高16.9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1厘米,1985年甘肃省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黄陶。通体施黑彩,绘平行线条纹。造型别致、敦厚,纹饰简单大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原始工艺品。
(8)圆圈纹双耳彩陶罐
高11.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厘米,1996年兰州市杏核台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红陶。施红、黑彩,口沿内绘红色带纹和复线垂弧纹一周,颈部绘阴地圆圈纹,肩部绘红色带纹,腹部在两条黑色带纹之间绘二方连续的八圆圈纹,内填网线纹。
变体神人纹单耳杯
条纹鸟形彩陶罐
圆圈纹双耳彩陶罐
网纹提梁彩陶铃
(9)网纹提梁彩陶铃
高11.4厘米,底径4.8厘米,1956年皋兰县糜地岘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黄陶,器形呈权状,上有用于系挂的环钮,中空,内置数粒小陶丸或石子,通体施黑彩,腹部绘五组网纹,底部绘十字折线纹。器形独特,线条粗放、流畅。为马厂时期的摇响乐器或儿童玩具。
(10)变体神人纹彩陶壶
高46厘米,口径18.9厘米,底径11.5厘米,1956年甘肃省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土黄陶。施黑红彩,口沿内、颈部绘折角纹,肩腹部用红、黑复彩绘两组变体神人纹,神人纹之间用大圆圈相隔。
(11)折带圆点纹彩陶壶
高16.3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8厘米,1955年兰州市白道沟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黄陶,耳面饰一道堆塑纹。施黑红彩,口沿内绘垂弧纹,颈部绘折角纹,腹部绘黑红相间的三角折带纹,间以圆点纹。
变体神人纹彩陶壶
折带圆点纹彩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