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历史很远,远到我们触摸不到它的样子,历史又很近,近到拨开瓦砾去寻找,古代文明就铺展在我们眼前,仿佛昨日。我从小就生活在甘肃省博物馆大院,那时候就喜欢看各种展览,尤其喜欢看自然和动植物标本、人类从猿到人演变的展览,长大一些,就对各类人文历史文物展感兴趣,多年来的耳濡目染,让我对文物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发自内心的感情。后来进入博物馆工作,就从事藏品库房管理工作,对文物都很熟知。在众多文物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彩陶,由此开始注重对彩陶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根据彩陶上所描绘的图案和纹饰,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了解到另一个时空的世界。从彩陶的图案和纹饰的演变,可以看出当时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在甘肃出土的彩陶纹饰中,出现了很多鱼纹图形(甚至还有国家保护动物娃娃鱼的形象)、漩涡和水波等图案的彩陶罐,从这些图案不难看出当时甘肃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并不像现在这么干旱,且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类型是采集渔猎型。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这些图案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人们的所见所闻及生产生活方式,看着这些极具智慧的图案,仿佛就像古人智慧的一瞥被永远记录了下来,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丰富的彩陶为特征,甘肃彩陶有三大特点:一是时间早,二是延续时间最长,三是数量最大、分布范围广。从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出现我国规模最大的早期彩陶,经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延续了5000多年,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特别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它是古代彩陶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艺术序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此次承担省社科联甘肃特色普及丛书之《彩陶甘肃》的编撰工作,对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借此机会对甘肃地区新石器时代目前已知的彩陶遗存资料又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和展示。在此,对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提供过无私帮助的团队成员、前辈老师以及甘肃人民出版社编辑团队等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资料收集难全,其中不免挂一漏万,敬请学界前辈、同仁以及广大读者热情指正。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想要学习知识、增加阅历、鉴赏文物等,最好的去处就是博物馆,我由衷地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来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越是了解,就越能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
贾建威
202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