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
(1)锯齿网格纹壶
出土于大地湾遗址第5发掘区,基本完整,口部略有残缺,泥质橙黄陶,是冯家湾村一村民在建房取土时发现的,出土时口部倒扣一平底钵,后经村干部和大地湾文管所反复做工作后,交给国家。敞口束颈,鼓腹平底。黑彩,腹部一周饰3组连续图案。每组由1个橄榄形网格纹和弧边三角纹、锯齿纹组成。上方加饰左右分开的小草叶纹,线条柔美,繁简结合。器物口径13.5厘米、高25.5厘米、底径10.2厘米。
大地湾锯齿网格纹壶
变体鲵鱼纹彩陶瓶
(3)变体鲵鱼纹彩陶瓶
礼县石沟坪征集而来。完整,泥质红陶。侈口平沿,长细颈圆肩,近直腹,平底,中腹两侧饰双桥形耳。黑彩,图案从上到下分为3层,上层肩部饰弧边三角纹、角形纹;中层图案位于上腹,主要纹饰为两个半圆形网格纹;下层图案位于中腹偏下,由连续的圆点涡形纹组成,最下部饰以左右分开的弧线纹。图案左右两侧边以双线分隔,而上下两端均为爪形纹和网格纹,形状类似椭圆,加上爪形纹,有学者认为是变体鲵鱼纹。器物造型优美,图案美观,实属珍品。口径8.8厘米、高43.8厘米、底径8.8厘米。
(7)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甘谷西坪采集。泥质橙黄陶,完整。小口平沿,颈部加饰堆纹条带,圆肩,近直腹,平底,两侧有桥形耳。腹饰一鲵鱼纹,图案生动,双眼圆睁,大口露牙,长条曲折状身躯,两侧饰爪形纹。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娃娃鱼的真实图案,但另有学者分析图案是人首蛇身,可能是伏羲氏的形象,还有人认为是龙的原始图形。从头部分析,的确具备人面的特征,但略显神秘或狰狞,其身躯带爪似鱼而不应画蛇添足。不论是何形象,此件器物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彩陶的无穷魅力及幽远意境。《甘肃彩陶》一书将其视为仰韶中期。据其器型特点,应归为仰韶晚期。器物口径7厘米、高38.4厘米、底径12厘米。
(8)鲵鱼纹彩陶瓶
武山傅家门征集。泥质橙黄陶,完整。侈口束颈,圆肩近直腹,平底,腹侧有一对桥形耳,黑彩。从肩至下腹部饰完整顿鱼纹,圆形头部,空白处表示双目和口部,躯体略弯,饰网格纹,身躯侧部及底部加饰6组爪形纹。器物口径55厘米、高18厘米、底径7厘米。
(9)内彩蛙纹彩陶钵
双耳鲵鱼纹彩陶瓶
鲵鱼纹彩陶瓶
内彩蛙纹彩陶钵
出土于天水师赵村遗址第244号探方第3层,泥质红陶,基本完整,复原而成。直口,近圆腹,平底黑彩,口沿饰彩一周,内壁绘完整蛙纹。头部涂黑,留出两空白小圆加饰圆点表示眼睛。躯体呈圆形,一分为二,饰细密网格纹,四周增饰一圆,外绘四足,足尖三爪。形象逼真生动,伸展的四足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正在游动的姿态。在一个圆形器物内壁,描绘出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从图案设计到绘制纹饰,无不显露出超凡的智慧与功力。器物口径16.4厘米、高5厘米、底径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