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
(1)大地湾刻有符号的宽带纹钵
这是大地湾遗址的发掘人员在当地征集来的。微敛口,圆腹,圈底。口沿外一周饰黑彩宽带纹,宽带上刻有十字形符号。口径21.4厘米、高8.6厘米。带刻符的完整陶器极少,此件虽系征集,但有确切出土地点,属珍贵文物。
(2)变体鱼纹卷沿盆
出土于大地湾遗址房屋内,基本完整。侈口卷沿,浅腹圈底,黑彩。口沿外一周饰条带纹,上腹一周饰两条完全图案化的变体鱼纹。饱满浑圆的红色盆体、简练流畅的线条、浓重的鱼纹以及图案与造型完美的结合,无不显示出仰韶早期彩陶所达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整个器形物口径51.2厘米、高14.8厘米。
(3)鱼纹瓶形器
出土于秦安王家阴洼遗址,顶部缺失,仅存腹和底部。圆鼓腹,最大腹径偏下,平底,推测原器为葫芦瓶。黑彩,腹部饰数条活泼跃动的鱼纹,姿态生动,构图巧妙,实为一幅罕见的游鱼戏水图。器形物残高20厘米、底径11.5厘米。
(4)三角纹钵
出土于秦安王家阴洼遗址。口微敛,圆唇,圆腹圜底,黑彩,口沿一圈彩边,腹部以直边三角纹加直线构成,构图元素虽简单却富于变化,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将图案设计得美观大方、简洁明了,当为彩陶精品。器形物口径20厘米,高9.5厘米。
(5)几何纹细颈瓶
出土于秦安王家阴洼遗址。小口大头,细颈折腹,下腹略内收,平底,褐色彩,顶部饰4组对三角纹,腹部以圆圈内加饰圆点为主要纹饰,有学者称之为猪面纹。其造型优美,绘彩部位选择在显要位置,一目了然,达到了造型与纹饰的完美结合。器物高20厘米、底径6.8厘米。
王家阴洼鱼纹瓶
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6)球形器
此件为西和县文化馆自宁家庄征集而来。该器呈球形体,略扁,上下各有一孔相通,有学者据此认为是氏族首领的权杖头。通体饰黑彩,孔径较大的一面图案似盛开的鲜花,十字形直线将图案分隔为4部分,空白处形成四个大花瓣。孔径略小的一面纹饰较简单,由半明半暗的橄榄形纹和弧线组成。图案富丽堂皇,极为精致。器物大口1.9厘米、小口1.3厘米、最大腹径12.6厘米、高7.6厘米。
(7)花瓣纹曲腹盆
彩陶球形器
花瓣纹曲腹盆
大地湾考古发掘人员自当地征集而来。器物完好无缺,侈口宽沿,中腹略鼓,下腹稍曲,平底。黑彩,沿边一周为黑彩边,口沿饰弧三角纹。图案规整有序,风格别致。器物口径39.3厘米、底径13.2厘米、高15.9厘米。
(8)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这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史前艺术中集彩陶、雕塑、造型艺术于一身的杰出作品之一。器物通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圆鼓腹、平底。两侧器耳缺失,上腹开裂。器口为圆雕头像,短发齐额、五官端正、挺鼻小嘴、面庞秀丽。瓶体从上到下饰三层大体相同的黑彩图案,其主题花纹分为两部分:一,两个弧边三角纹构成一空白圆圈,内中填充弧线和垂弧;二,构图较复杂,由斜直线、侧弧及凹边三角纹组成。从头部形象分析,多数人认为是女性形象,有人还认为是风华正茂的少女,也有人从整体造型着眼,推测应是一位衣着华丽的孕妇,当是先民们借以寄托繁衍人口的良好意愿,有人更倾向于这是一位女神的观点。无论如何,它在史前时期无疑是一件特殊的彩陶,不仅仅是为了装点生活而制作,其中必定蕴含着诸多精神层面的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这件精品的征集过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秦安五营邵店村二队农民张德禄同社员们一起搞农田基建,一镢头下去掘出个“物件”,他仔细擦掉上面的泥土,显露出了本来面目——既有泥捏的人头,还有好看的花纹,他实在不忍丢弃,于是拿回家去当了摆设。10多天后,家里的两个猪娃突然死了,他的母亲一直埋怨他拿回的这“物件”给家里带来了晦气和灾难。无奈他只好找来阴阳先生,经阴阳先生掐算之后,说放在家里并无大碍,猪是得瘟病死的,因此这“物件”才幸免于难。由此他就更加珍爱,又找来水泥将上腹部的裂缝粘牢,继续把它摆放在家里的柜子上。直到1978年大地湾发掘开始,这位农民把这个珍藏多年的“宝贝”交给了省城来的考古人员,自此,这件后来名扬四海的稀世珍宝才走出大山得以面世。张德禄给考古工作者指认的出土地点正是位于仰韶早期聚落的中心区,即第四发掘区的北部。根据纹饰特征判断,当为仰韶早期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