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文化的分布
2025年09月26日
大地湾文化的分布
甘肃东部的三大水系,即渭河、泾河、西汉水流域,都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宽阔的河谷,是早期农业发育的理想地区,也是寻找彩陶之源的希望田野。
1984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野外调查时,首次在西汉水流域发现大地湾文化遗存。西和县长道乡与礼县永兴乡之间是西和河入西汉水之处,因河水冲积形成宽约2000米的河谷平地。在甘肃东部地区如此宽阔的河谷极其少见,加之海拔在1500米以下,地貌仍为黄土区,适宜早期农业的开拓。在这一区域,相继发现了3处早期彩陶文化遗址。长道宁家庄是个大型仰韶文化遗址,位于西汉水南岸,在河边一级台地发现大地湾文化陶片和灰层。1986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又在礼县永兴赵坪、盐关采集到早期遗物。以上3处距离不超过10千米,分布尤为密集。这一河流交汇谷地,是今后考古工作的重点地区。另外,在嘉陵江支流永宁河流域徽县柳林遗址同样发现此类遗存,这是甘肃境内最南端的遗址。
从以上遗址的分布情况看,我们可以总结出某些规律和特点:一是位于河谷地带较低的河边阶地,除柳林遗址地处陇南山地外,其他均属黄土梁峁沟壑区;二是多处于大河与支流交汇的河口附近;三是在某些较为适宜的区域,8~10千米就有个史前村落。自1979年以后,陕西也陆续发现了一批大地湾文化遗存,经过发掘并见于报道的主要有:渭河北刘、白庙、临潼白家村、宝鸡北首岭、关桃园等遗址,其中以2002年2月~7月发掘的关桃园收获最为丰富,发掘面积25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4座、墓葬6座、灰坑120余个,出土陶、石、骨,器300多件。这些遗址的分布特点与甘肃大同小异,一般位于渭河或其支流的河边台地。大地湾文化先民之所以选择上述地区,是因为临近水源、地势平坦、较为温暖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