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陶器
2025年09月26日
第六节 龙山文化陶器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随后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甘肃等地也发现了多处相似的龙山式文化遗址。由于各地龙山文化陶器是在不同地区的仰韶文化类型和大汶口文化,以及屈家岭文化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各地的龙山文化陶器之间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各地龙山文化的年代起始早晚并不相同,年代晚的下限已延伸到中原地区的青铜时代。据碳14年代检测法测定,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年代距今4900~4100年,山东龙山文化的年代距今4200~3700年,因此有人估计,龙山文化有较长的延续时间,有的学者甚至把各地的龙山文化称之为“龙山时代”。
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砂质黑灰陶和泥质黑灰陶的数量最多,泥质黑陶次之,并有一些红陶与白陶,彩陶和彩绘陶也偶有发现。陶器的制法虽然还有手制,但陶轮的使用已较普遍。陶器器表装饰除磨光外,饰划纹、弦纹、篮纹、方格纹和绳纹者较多,并有一些附加堆纹、指甲纹、圆圈纹和镂孔。龙山文化陶器的种类明显增多,其中又以饮食器更为显著。常见的器类有炊器、食器、盛储器,另有内壁刻有密集凹槽的研磨器,以及大口、圆顶或小平顶、带有握手的器盖和圆筒形器座等。
龙山文化灰陶鬲
龙山文化白陶器的烧成温度较高,有些白陶器击之可以发出类似瓷器的金石声。白陶的品种以敞口、有流、长颈、带鋬(pàn)的袋状足鬶(guī)和敞口、长颈、细腰、宽鋬、袋状足斝(jiǎ)居多,并有一些白陶碗与白陶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