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旧传统的继承与规范
2025年09月10日
第一节 晋中地区:旧传统的继承与规范
晋中地区的蒙元墓葬集中于汾河、峪河沿岸的太原、孝义、阳泉、交城、文水和古交地区,以及太原西北方向的兴县、岚县等邻近陕北的区域。这一区域金代属河东北路的太原府与汾州,蒙元时期划归中书省辖下的冀宁路。目前刊布的典型墓例有:大德元年(1297年)孝义梁家庄墓[2]、延祐七年(1320年)太原瓦窑村墓及刚玉墓群[3]、阳泉东村墓[4]、孝义下吐京墓[5]、至大二年(1309年)兴县红峪村武庆夫妇墓[6]、兴县牛家川墓[7]、文水北峪口墓[8]、至正十六年(1356年)交城裴家山墓[9]以及古交河下村墓[10]等。其墓葬文化面貌继续向西北辐射,对陕蒙交界的榆林地区亦有影响,如至正八年(1348年)榆阳鱼河峁墓[11]和横山罗圪台村墓[12],虽在地缘上不属晋中,但墓室结构与装饰模式趋于相同。这批墓例虽然数量有限,但不乏明确纪年,时段上涵盖了从成宗到顺帝时期的元代中期和晚期。从墓葬形制、葬具葬式和壁面装饰上看,晋中元墓与当地金代中后期墓葬在文化面貌上一脉相承,并更为规范化,日渐形成了区域特征趋同化、区域传统格制化的大朝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