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豫北:逐渐淡化的“门与窗”

第二节 冀南豫北:逐渐淡化的“门与窗”

冀南豫北地区,包括临城以南、沧州-巨鹿以东的河北东南部以及许昌以北的河南西北部地区。入金以来,该区域形成了十分稳固的墓葬传统,墓室结构和装饰模式表现出较为统一的面貌:墓室平面以八角形为主,墓壁装饰流行后壁表现假门和窗棂、侧壁砌绘一桌二椅,这也构成了该区墓壁装饰的主体框架;其他壁面则在门窗砖雕间酌情安排灯檠、衣架、箱柜等家具。以上述砖雕装饰为主体,各壁穿插描绘墓主夫妇对坐、饮食供奉、门吏拱卫等场景[22]。这一墓葬装饰程式与晋中地区十分相似,均以假门、窗棂为主体框架;但二者也存在明显区别:晋中金墓的墓主形象基本位于后壁正中两扇对开的格门内,为并肩面向墓门的“并坐”;而冀南豫北地区的墓主形象多在侧壁,且常以一桌二椅替代,夫妇坐姿则作相向“对坐”。

冀南豫北地区当前发现的蒙元墓葬以仿木构砖雕壁画墓为大宗,主要分布在内丘、焦作、洛阳等地。其中纪年墓例有三,分别是焦作老万庄M3(1258年)[23]、洛阳至元年间壁画墓[24]和内丘胡里村壁画墓(1277年)[25]。这也为本区其他墓例的年代推测和墓葬分期提供了重要参照。由于元代中期的墓例尚未见刊布,我们暂将该区蒙元墓葬分作两段:蒙古国时期到世祖朝前至元年间属于第一阶段;其后则划归第二阶段。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以砖雕门窗为轴心的模式逐渐消失,墓主坐像居中成为核心图像;墓室结构也由多边形穹隆顶砖室墓最终演变为类方形的券顶砖室墓;金代角柱、斗拱齐备的仿木构砖雕建筑样式日渐简化,并最终消颓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