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地区:双核模式的并行
2025年09月10日
第三节 晋东南地区:双核模式的并行
晋东南地域以长治为中心,包括周边的长子、襄垣、屯留等地;金代划归潞州府,北接晋中诸地,东南与焦作为中心的怀州接邻,西南与侯马为中心的绛州地区呼应;元代统属于晋宁路。在墓葬面貌上,这一地区自金中期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地域性墓葬规制,并体现出对周边区域墓葬因素的吸收与融合:一方面,墓室结构及葬制与晋南地区颇多类同,流行后壁与左右侧壁雕砌“一门二窗”或通壁门扇;壁面装饰纵向分层,门窗上下均有彩绘;多见家族丛葬。另一方面,壁画装饰也吸收了河南地区砖雕壁画墓的因素,在“门窗”之间穿插墓主对坐及饮食备荐场景。
该区域的蒙元墓例集中发现于屯留、长治与长子。长治周边的蒙元墓有李村沟壁画墓[37]、捉马村M1与M2[38]、市南郊司马乡壁画墓[39]和郝家庄壁画墓[40]等,其中捉马村M2为大德十一年(1307年)纪年墓。屯留与长子地区几处墓葬的营造时代涵盖了元代早中晚各期,如长子碾张村大德十一年(1307年)墓[41]、屯留康庄工业园韩氏家族墓群[42]及牛氏家族墓群[43]等。从上述墓葬资料分析,晋东南地区的蒙元墓葬在墓室结构上基本承袭金代旧制,而壁面装饰则明确体现出新旧并行的两套模式:一组是长期沿用当地金墓以通壁砖雕门窗为核心的旧传统,一组是引入“燕云模式”以彩绘孝行屏风画为核心的新风格。下文拟从墓室结构和装饰格局入手,结合随葬品,探讨晋东南墓葬在整个金元时期沿革并济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