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漳县为中心的甘肃地区

三 以漳县为中心的甘肃地区

这一小区的墓葬目前基本发现在渭水之源附近的甘肃漳县地区,元代划归巩昌路。这批墓葬属于蒙元时期陇右军政世家汪世显家族墓地,目前调查和发掘的墓葬共计27座,年代上涵盖了从蒙古时期到明代后期的数百年,自海迷失癸卯年(1243年)一直延续到万历丙辰年(1616年)[33]。

与前两个小区以无装饰的土洞墓和砖室墓为主不同,漳县汪氏墓地的墓葬形制更多体现出远离文化核心圈的滞后性,依然沿用了宋金时期流行的仿木构砖雕壁画墓。较早的墓葬在方形墓框上做出八角形叠涩顶,墓中以砖雕为主要装饰,题材有孝行图、行猎图和墓主坐像等。随后出现了方形叠涩顶和长方形券顶墓,砖雕装饰逐渐减少,使用了一些彩画装饰表现各种生活场景。随葬品组合上完全不见河南和陕西流行的车马仪仗俑和仓灶模型,而以一套《三礼图集注》模式的仿古陶器为代表,尤其是器物上的龟纽装饰十分有特色,除用于簠、簋装饰外,也安放在鼎、盒的盖顶上(表4.3)。

目前汪氏家族墓中可以确定墓主、墓室结构和出土随葬品相对明确的墓例计有3座,按下葬年代的早晚顺序,分别为M9元贞二年(1296年)汪惟纯墓[34]、M20大德十年(1306年)汪惟贤墓和M8天历二年(1329年)汪懋昌墓。以上三墓在年代划分上均属元代中期,下葬时所授勋官品自从五品到从一品不等,但均属于戍镇陇西的官勋。墓室结构均作方形攒尖顶砖雕墓,带长墓道与墓门、甬道,墓室边长在2~3米之间。随葬器物则以仿古化的龟纽簠、簋,豆和爵杯最具代表性。这三座墓葬所反映的墓室形制与随葬器用面貌,代表了陇西地区渭水流域元代中期的墓葬特点(图4.13)。

表4.3 甘肃地区渭水流域蒙元墓葬统计表

img
img

图4.13 甘肃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墓葬结构及随葬品组合(采自《文物》1982年第2期,第3页,图五、六;第9页,图一八、一九;第11页,图三〇)

漳县汪氏家族墓在墓室结构和壁面装饰上存在前后阶段的差别,但总体来说,都属于单室仿木构砖室墓的范畴;随葬品组合上则基本看不出早晚变化;加之简报和图录在资料刊布上不规范,未能以墓葬为单位逐一将墓葬结构、出土器物和墓志材料对应起来,故而汪氏家族墓墓例虽众、时段虽长,却很难充分利用这批资料完成陇右地区蒙元墓葬的分期研究,只能笼统地归纳这一小区墓葬的区域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