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简单砖室墓
所谓简单砖室墓,是指壁面装饰,尤其是砖雕极少或完全不见的砖室墓。这种类型的墓葬在燕云地区比较流行,且以近圆形的墓室平面为主;其在晋南地区的大量出现与发展则是在蒙元时期,元代中晚期尤为盛行。此类墓葬主要发现于襄汾与侯马两地,如襄汾地区的贾庄墓、丁村墓、解村墓[61],侯马地区的乔村M58[62]和曲村元墓[63]。墓室结构全为近方形叠涩券顶,四壁基本不雕砌任何角柱、斗拱,仅在壁下简单砌筑倒凹字形的棺床,其上安置多具尸骨。这批简单砖室墓材料多数有明确纪年,年代上形成了纵贯蒙古国时期至元末的完整发展序列。根据葬制和随葬器物的变化,可以武宗至大年间为切分点,将其年代大致划分为金末元初和元代中后期两个阶段(表2.18、2.19)。
表2.18 晋南地区金元时期简单砖室墓的结构与葬式

表2.19 晋南地区金元时期简单砖室墓随葬品

1.以襄汾贾庄墓为代表的金末元初阶段
这一阶段的墓例均分布在襄汾地区,如贾庄墓、丁村M1和解村墓。三座墓葬都可从随葬器物推知墓葬的大体时代:贾庄墓棺床前端发现的铜镜上有“泰和四年”的铭文,据此可知这座墓的年代应不早于金末1204年,很可能下葬于金元之交。丁村M1的年代则可从砖地券所在的地理沿革中找到线索,券文中的“大元国”三字首先将该墓归入世祖改国号“大元”的1271年后,而襄汾地区划归“河东南路”则是在元初改制为“平阳路”之前。综合视之,可将丁村M1划归成宗朝之前、大元国朝建立之后的元初时期。解村元墓的期属判定相对简单,由券文“大元大德三年……迁葬”可知这应是一座营造于1299年的迁葬墓。
该期段在墓壁装饰上除金元之交的贾庄墓还保留有简单的一门二窗砖雕外,壁面均不设影作建筑和砖雕图像。葬式上采用单室多人合葬的形式,且多数个体骨架散乱,应系多次迁葬;尚未发现棺椁葬具,墓室四壁下的不同位置均有骨架或烧骨堆发现。随葬器物以陶瓷器为主,但器类上尚没有形成固定的组合;其中带盖的陶谷仓罐还明显保留着晋南地区金墓随葬品的特色。比较特殊的是墓中纸明器的发现,丁村M1墓室西北角的骨灰堆边上就发现有绑扎的竹篾遗存,很可能代表扎糊的纸明器。而稷山五女坟道姑墓中发现的纸衣冠,也为金元时代晋南地区随葬纸明器提供了有力证明。
2.以侯马-曲村墓地为代表的元代中后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墓例主要发现于襄汾和侯马两地,如丁村M2、曲村墓群中的3座元墓和乔村M58。我们在总结丁村M2和曲村M6047这两座纪年墓葬式和随葬品特点的基础上,对襄汾、侯马地区发现的其他墓例做出年代判定,继而全面观察这一时期晋南简单砖室墓的时代风格。其中曲村M6047的随葬瓷枕底部有“至顺三年”的题记,证明该墓的上限为1332年;而丁村M2中出土的黑瓷罐外壁露胎处题有“至正七年”墨书,表明该墓的年代应不早于元末1346年。
此期墓壁装饰除墓门内右侧上方砌留有狭小的灯龛外,不见其他任何角柱、斗拱和砖雕图像,棺床形制也极为简单。葬式上依然延续了晋南地区单室多人丛葬的传统;但葬具与前一阶段有所区别,以侯马-曲村墓地为代表,出现了砖棺床上横向加置木棺床用以安放尸骨的新特点。其中曲村M6043的木棺床保存完好,四面均带有护栏[64]。侯马地区这种砖、木棺床配合使用的尸骨葬形式也见于侯马M102金墓,体现出晋南地区延承有序的葬制传统。随葬器物的种类较前期丰富,且在器类选择和材质使用上都已基本定型:流行黑釉和酱釉瓷器大口罐、双系罐,钧釉瓷碗和磁州窑系的瓷枕,铜镜也成为这一阶段大量出现的随葬器类;早期的瓷质灯盏在这一阶段则固定为单边带鋬的铁灯盏(图2.13)。
由是观之,晋南地区的简单砖室墓与同时期的仿木构砖室墓并不存在直接的继承和取代关系,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类不同的墓葬发展模式,且在蒙元时期的不同阶段中存在彼此消长的发展关系。蒙古国时期和元代前期,晋南地区以带砖雕和壁画装饰的仿木构砖室墓为重点;元代中后期以降,当地砖雕墓渐趋衰颓,随葬成组生活用器的简单砖室墓成为当地墓葬类型的主流。当然,这两种墓葬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共性,最典型的一点当推多人合葬和二次葬的葬式传统。这种合葬墓通常以同族内不同辈分的多个小家庭共同斥资修葺,人员在埋葬位置上则按照长幼、男女尊卑有别的方式处理,将尸骨或骨灰分堆安置在不同墓室(龛室)或同室不同方位的棺床上。为了标记不同个体的安葬位置,这批晋南蒙元墓葬提供了两种方式:其一是在对应的墓壁上用墨书表明死者身份,如新绛吴岭庄元墓在后室西北壁上墨书“老爷卫忠”“老婆聂氏”,东壁题为“少爷卫德”“少婆冯氏”,西壁则写就“父卫坚”“母杜氏王氏”。与之对应,在北西东三壁下的棺床上分别安置有人骨,应该是对应题记中的祖孙三代。其二是在尸骨或骨灰堆对应的壁面拱眼壁上描绘相应的人物彩绘形象,通常采用对坐的造型,这种方式不仅见于上文提到的吴岭庄元墓,也是闻喜和长治地区宋金墓葬习用的方式。

图2.13 晋南简单砖室墓及出土器物组合(采自《天马-曲村(1980~1989)》第三册,第1105页,图一七六七;第1114页,图一七七五;第1118-1121页,图一七八〇,图一七八二~一七八四,图一七八六~一七八七)
1.曲村M6043墓室平剖面图;2.晋南简单砖室墓出土器物
这种多人合葬墓在蒙元时期不仅在晋南地区世俗民众中广为流行,也应用于宗教群体,尤其是道士墓。此类道士合葬墓同样是在棺床上环列安放不同的葬入个体,但在具体葬具上又有特殊之处,全部用棺。接下来我们将对这种特殊的道士墓略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