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3.植保无人机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众多无人机企业纷纷瞄准了农业植保领域,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植保无人机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1)无人机植保作业要紧贴农艺要求

目前,大部分无人机企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在飞控软件、机身结构、功能扩展、App开发和云平台建设等方面,缺乏对农业植保作业相关的农艺要求的深入研究。特别对于单轴和多轴微小型植保无人机等机型在植保作业时的相关技术参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判别标准。

(2)操控简易

遥控式植保无人机操控复杂,尤其是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对操控人员的操控能力要求更高,且无法超视距飞行。随着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操控系统设计会更加智能,实现定速仿地形飞行、自动返航、电子围栏等功能,既可以实现精准高效作业,又降低了操控人员的劳动强度。

(3)载荷更优化

目前植保无人机载荷一般为5~20kg,载荷过小,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及药液,作业效率大打折扣,需要创新优化载荷。

(4)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价格参差不齐,普遍偏高,一般轻小型植保无人机的价格在5万~20万元。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植保无人机价格应该趋于稳定合理。

(5)创新农业植保推广模式

农业植保服务队的新模式,实现由传统的农民购买农机向购买植保服务转变,取得较好的效果。

(6)出台相关标准

我国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引入植保无人机,但由于目前业内并无明确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自身技术、性能标准和植保标准,农机产品鉴定机构没有检验依据就无法实施推广鉴定,导致农机管理部门也无法将其纳入农机补贴目录。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在2015年正式发布《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将植保无人机单独分类,相信随着相关生产、检验标准的不断完善,植保无人机的技术日趋完善。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的迫切需求,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补贴范围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