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考试
AOPA无人机考试等级分为教员、机长和驾驶员三个级别。每种等级的考试科目都有理论科目和实践科目。
无人机理论考试科目和通过成绩,见表10-2。
表10-2 无人机理论考试科目和通过成绩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实践考试标准》中规定驾驶员实践考试包括以下内容。
(1)飞行前的准备
科目A:证照及文件
目的:按下列项目确定申请人已掌握与证件和文件相关的知识。
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以及近期飞行经历。
②体检合格证的等级及有效期。
③飞行经历记录本。
④任务所需设备清单。
科目B:适航要求
目的:按下列项目确定申请人已掌握与适合要求相关的必要知识。
①昼间和夜间目视飞行所需要的仪表及设备。
②在有或没有最低放行飞行检查单时,确认航空器是否达到起飞要求。
③获得特殊飞行许可的要求和程序。
④确定位置并解释维修记录、维修或检查要求、相应记录的保存。
科目C:天气信息
目的:确认申请人掌握以下与天气信息相关的知识。
①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和分析天气报告、气象图、现场环境等与天气信息相关信息的能力。
②根据天气信息,做出“飞或不飞”的决定。
科目D:空域
目的:通过对下列内容的讲解,确认申请人具备与空域相关的必要知识。
①各种空域的运行规则,以及对驾驶员和无人机设备要求。
②特殊使用空域和其他空域。
科目E:性能及限制数据
目的:确认申请人掌握以下与性能及限制数据相关的知识。
①通过讲解图表的使用,确定无人机性能的数据和超出限制的不良影响。
②重量和平衡的计算,确定无人机的载重和重心在无人机的限制范围内,且在飞行的各个阶段飞行器的重量和重心都在限制范围内。
③性能图表和数据的使用。
④讲述天气情况对无人机性能的影响。
科目F:任务描述及分解
目的:确认申请人能够合理地对飞行任务进行描述和分解。
科目G:电子地图的导入、校准及编辑
目的:确认申请人能够将电子地图正确导入地面站软件,并校准坐标点,正确对电子地图进行编辑。
科目H:航线规划及编辑
目的:确认申请人能够正确规划航线和编辑航线。
科目I:航路规划中的应急处理方案
目的:确认申请人能够在飞行航路规划中提前做好应急方案,根据地形选择降落场地,或一键返航,遇到突发事件能有效处理。
(2)飞行前程序
科目A:飞行器检查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飞行器检查的知识。
①具备对飞行前检查相关的必要知识,其中包括检查的项目,每一项目检查的原因和如何发现隐患。
②按照检查单进行无人机内外部检查。
③确认无人机可以安全飞行。
科目B:地面站检查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地面站检查的知识。
①具备与驾驶地面站程序相关的知识。
②确保地面站所有设备物品均被固定好。
③检查地面站系统是否正常,熟练掌握地面站操作手册的使用方法。
科目C:发动机或动力电动机启动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发动机或动力电动机启动的知识。
①具备与推荐的发动机启动程序相关的必要知识,包括使用外部电源启动、搬动螺旋桨的安全事项以及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发动机的启动。
②启动发动机时,对建筑物、路面情况、临近的航空器、人员和财产的考虑。
③启动程序中对检查单的使用。
科目D:无人机起飞前检查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无人机起飞前检查的知识。
①与发动机启动和旋翼结合相关的安全预防措施。
②正确停放旋翼无人机以避免危险。
③电源检查。
④大气条件对发动机启动和旋翼结合的影响。
⑤正确调节摩擦的重要性。
⑥按检查单操作的重要性。
⑦启动过程中和启动后防止旋翼无人机无意移动。
(3)机场和基地操作
科目A:无线电通信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与无线电通信相关的知识。
①具备与无线电通信的必要知识。
②选择正确的频率。
③确认收到并遵守无线电通信指令。
科目B:起落航线范围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与起落航线相关的知识。
①具备与起落航线相关的必要知识,包括在管制和非管制机场的程序、防止跑道入侵和防撞、规避尾流和风切变等程序的知识。
②执行正确的起落航线程序。
③与其他飞行活动保持合理间隔。
④对风进行正确的修正以保证起降准确。
⑤保持对使用跑道的方位概念。
科目C:跑道/发射回收区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与机场/基地、跑道和滑行道的操作相关的必要知识;正确辨别机场/基地和认读跑道及其规定要求。
(4)起飞/发射、着陆/回收和复飞
科目A:正常和侧风条件下的起飞和爬升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正常和侧风条件下的起飞与爬升相关的知识及能力。
①在滑进跑道和起飞区域前,确认五边无冲突并使用正确的跑道,防止跑道侵入。
②具备与正常和侧风起飞、爬升和中断起飞相关的必要知识。
③明确风向。
④确认侧风分量是否超过飞行员控制能力范围或航空器性能限制。
⑤根据当时的侧风正确操控航空器。
⑥周围无障碍物,滑行至起飞位并对正跑道中心线。
⑦合理加油门至起飞功率。
⑧建立并保持最佳抬轮姿态,修正和防止跳跃。
⑨在爬升中保持好俯仰姿态。
⑩在建立正上升率后,保持与地面有效沟通。
⑪保持起飞功率至安全的飞行高度。在起飞和爬升过程中保持好方向,正确进行风的修正。
⑫完成相应的检查单。
科目B:正常和侧风条件下的进近及着陆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正常和侧风条件下的进近及着陆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①具备与正常和侧风条件下进近及着陆相关的必要知识,特别强调正确操控无人机。
②充分观察着陆区域。
③根据风、着陆道面和障碍物,选择最合适的接地点。
④建立推荐的进近、着陆形态和空速,按需要调整俯仰姿态和油门。
⑤保持稳定进近和推荐的空速,同时修正阵风分量。
⑥在拉平和接地的过程中,柔和、及时、正确地操控无人机。
⑦在进近和着陆过程中,保持方向控制和侧风修正。
⑧在进近过程中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应立即执行复飞。
⑨执行着陆后防止跑道入侵。
⑩完成相应的检查单。
科目C:不满足着陆条件的复飞
目的:确认申请人对复飞的判断和把握。
科目D:发射和回收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与发射和回收相关的知识。
①弹射起飞完成相应检查单。
②助推起飞完成相应检查单。
③起飞前对伞降装置的检查。
科目E:旋翼无人机的起降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与旋翼无人机起降相关的知识。
①在逆风、顺风、侧风条件下,以适当的上升率,垂直上升到指定的悬停高度。
②以适当的下降率垂直下降到所选的接地点。
③在逆风、顺风、侧风条件下垂直接地。
④风的分析。
⑤完成相应检查单。
(5)航线飞行
科目A:与飞行相关数据的获取
目的:确认申请人通过地面站界面及时获取飞行数据;通过其他辅助手段获取飞行数据。
科目B:切换航路点或修改航路点
目的:确认申请人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或突发情况,合理修改航路点;熟悉使用地面站,及时准确地做出航路点的修改。
科目C:改变速度
目的:确认申请人熟练修改无人机速度。
科目D:改变高度
目的:确认申请人熟练修改无人机高度。
科目E:飞行控制模式的切换
目的:确认申请人熟练进行飞行控制模式的切换。
(6)应急操作
科目A:下行链路故障
科目B:上行链路故障
科目C:动力系统故障
科目D:机载电力系统故障
科目E:地面站故障
科目F:起落架或回收装置故障
科目G:飞行平台操控面故障
科目H:飞行平台其他故障
科目I:迫降或应急回收的实施
科目J:尾旋
(7)夜间飞行
科目A:夜航的特殊操作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与夜航飞行相关的必要知识。
①夜间飞行无人机必要的加改装设备。
②针对夜间飞行的安全预想和特情处理准备。
(8)飞行后程序
科目A:飞行器降落或回收后处理
目的:确认申请人具备与飞行器降落或回收后处理相关的知识。
①具备与着陆后、停机和系留程序相关的必要知识。
②接地后保持方向,减速至适当速度。
③观察跑道和其他地面物体。
④考虑附近人员及财产安全,选择适当位置停机。
⑤执行相应的关机程序。
⑥完成相应的检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