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本论题通过对戏剧和影视空间叙事的比较研究,根据两种叙事艺术的“血缘“关系,着重从二者共有的叙事“空间性”上寻求彼此在空间维度不同的叙事规律,即从共性中找个性,旨在分别建立戏剧空间叙事理论和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并使二者在各自领域都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即两种空间叙事研究对于广泛意义上的具有观演性质的戏剧和影视艺术普遍适用。在龙迪勇先生开创的“空间叙事学”基础之上完善其讨论较少且当前研究相对薄弱的非文字媒介领域的空间叙事理论建构。而就这两种叙事艺术之间,学界对于影视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可将其作为研究戏剧空间叙事问题的参照物,在完善影视空间叙事理论的基础上建构戏剧空间叙事理论。具体说,有以下学术意义:
第一,通过空间叙事比较研究,宏观上将以小说形式为主的文字媒介叙事与非文字媒介叙事区分开来,有助于叙事学理论本身的完善。
第二,从戏剧与影视空间叙事的异同着眼,能够充分凸显二者各自叙事的独特性。
第三,通过对戏剧与影视空间叙事理论的建构,有望使空间叙事学本身更加丰满。
关于戏剧与影视空间叙事的相异之处是本论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对戏剧与电影在利用空间叙事过程中所运用的专业表现方式、技术手段以及影视后期制作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层次挖掘。
【注释】
[1][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5—36页。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页。
[3][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转引自冯雷著:《理解空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4]刘怀玉:《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哲学动态》,2003年第5期,第24页。六个阶段分别是:一、绝对的空间——自然状态;二、神圣的空间——埃及式的神庙与暴君统治的国家;三、历史性空间:政治国家、希腊式的城邦,罗马帝国;四、抽象空间:资本主义,财产的政治经济空间;五、矛盾性空间: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与地方化意义的对立;六、差异性空间:重估差异性的与生活经验的未来空间。
[5][美]菲利普·韦格纳,《空间批评:批评的地理、空间、场所与文本性》,阎嘉:《文学理论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6][法]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7][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5—7页。
[8]作者本人于2015年博士毕业,因此,“至今”指2015年之前。
[9]转引自程锡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月,第25页。
[10][美]西摩·查特曼著:《故事与话语——小说的电影的叙事结构》,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3页。
[11][美]西摩·查特曼著:《故事与话语——小说的电影的叙事结构》,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3页。
[12][美]西摩·查特曼著:《故事与话语——小说的电影的叙事结构》,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3页。
[13][挪威]雅各布·卢特著:《小说与影像中的叙事》,徐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
[14]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7页。
[15][以]卓拉·加百利文:《朝向空间的叙事理论》,李森译,《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5月,第32页。
[16][以]卓拉·加百利文:《朝向空间的叙事理论》,李森译,《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5月,第35页。
[17][荷]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页。
[18]申丹、王亚丽著:《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19]申丹、王亚丽著:《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20]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6页。
[21]龙迪勇:《空间叙事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8页。
[2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页。
[23]吴家荣:《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0—241页。
[24]江守义,《叙事空间的主体意识》,《河北学刊》2010年第6期,第100页。
[25][美]James Phelan Peter J.Rabinowitz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26][美]James Phelan Peter J.Rabinowitz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27][美]James Phelan Peter J.Rabinowitz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
[28]龙迪勇:《空间叙事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7页。
[29]殷双喜:《李帆:城市考古与空间叙事》,《美术研究》1996年第3期,第62页。
[30]本部分已经以《关于小说空间叙事问题的两个热点研究》之名发表于《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2期。
[31]龙迪勇:《空间叙事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57页。
[32][联邦德国]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前言第4页。
[33]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34]指2015年之前。
[35]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36]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37]刘介民:《开拓空间叙事新领域——论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广州师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99页。
[38]满倩倩:《性别视阈下的影像空间叙事——以李玉电影为研究对象》,硕士论文,2012年,第11页。
[39]龙迪勇:《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思想战线》2005第6期,第108页。
[40]此处的“非文字媒介”是笔者对学者龙迪勇《空间叙事学》一文章的论述归纳出的把除文字之外的空间叙事称之为非文字媒介的空间叙事,文中并未提及。包括文中的图像空间叙事以及本论文即将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戏剧、电影的空间叙事,此外,还有雕塑、摄影等等。之后文中的“非文字媒介”不再解释。
[41]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硕士论文,2011年,摘要第1页。
[42]宁苗苗、张万敏:《国内空间叙事学研究评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5期,第126页。
[43]本部分已经以《国内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现状》之名发表于《电影文学》2014年第12期。
[44]赵建飞:《中国电影中的江南影像》,上海戏剧学院,博士论文,2011年,第14页。
[45]贾磊磊:《什么是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第275页。
[46][英]黑格·卡恰德里兰:《电影中的空间与时间》,高岭译,《世界电影》,1988年第6期,第25页。
[47]亚历山大·赛森斯克(1917—),美国哲学学会、美学协会会员,英国电影研究院成员。
[48][英]黑格·卡恰德里兰:《电影中的空间与时间》,高岭译,《世界电影》,1988年第6期,第25页。
[49][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著:《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刘云舟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4页。
[50][法]弗朗索瓦·若斯特著:《书面叙事·电影叙事》,王文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51][法]弗朗索瓦·若斯特著:《书面叙事·电影叙事》,王文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5页。
[52]黄德泉:《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为例》,2005年,硕士论文,第3页。
[53]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页。
[54]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页。
[55]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191页。
[56]尹兴:《影视叙事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57]尹兴:《影视叙事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
[58]黄德泉:《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张艺谋导演作品为例》,硕士论文,2005年,第6—7页。
[59]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博士论文,2008年,第101页。
[60]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博士论文,2008年,第110—111页。
[61]满倩倩:《性别视阈下的影像空间叙事——以李玉电影为研究对象》,硕士论文,2012年,第12页。
[62]林洪桐:《电影化叙事技巧与手段》,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年版,第65页。
[63]本部分已经以《戏剧空间叙事研究综述》之名发表于《戏剧丛刊》2014年第4期。
[64]目前,有关戏剧叙事的研究成果有:苏永旭先生《戏剧叙事学研究》、董上德先生《古代小说戏曲叙事研究》、孟昭毅先生《印象:东方戏剧叙事》及郭英德先生《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等,这些成果仅提出“戏剧叙事”的问题,但都未真正解决戏剧如何叙事,不再赘述。因此称关于“戏剧叙事”的成果“单薄”。
[65][英]彼得·布鲁克著:《空的空间》,邢历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66][英]彼得·布鲁克著:《空的空间》,邢历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43页。
[67][英]彼得·布鲁克著:《空的空间》,邢历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页。
[68][英]彼得·布鲁克著:《敞开的门:谈表演和戏剧》,于东田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69][法]于贝斯菲尔德:《戏剧符号学》,宫保荣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70][法]于贝斯菲尔德:《戏剧符号学》,宫保荣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71]蹇河沿:《叩问真理——戏剧、文化、哲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页。
[72]丁加生:《戏剧空间构成》,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73]孙蓓君:《论戏曲舞台空间结构》,《文艺研究》,1988年第2期,第93页。
[74]孙蓓君:《论戏曲舞台空间结构》,《文艺研究》,1988年第2期,第97页。
[75]董上德:《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76]麻国钧:《中国古典戏剧演出空间简论》,《四川戏剧》,2009年第1期,第22页。
[77]苏永旭:《戏剧叙事学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页。
[78]苏永旭:《戏剧叙事学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页。
[79]苏永旭:《戏剧叙事学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页。
[80]苏永旭:《戏剧叙事学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81]濮波:《扫描当代英国戏剧的空间叙事》,《剧作家》,2011年,第131页。
[82]濮波:《扫描当代英国戏剧的空间叙事》,《剧作家》,2011年,第129页。
[83]濮波:《扫描当代英国戏剧的空间叙事》,《剧作家》,2011年,第129页。
[84]濮波:《扫描当代英国戏剧的空间叙事》,《剧作家》,2011年,第130页。
[85]汤逸佩:《戏剧叙事空间的双重维度》,《戏剧文学》,2011年,第57页。
[86]丁如如:《戏剧演出中的多重空间叙事研究》,《戏剧》,2014年第2期,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