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这篇书稿是我的博士论文。一转眼,博士毕业六年多了,果然如亲爱的博导所言,步入工作岗位后,的确不再有整块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工作和家庭的各种琐碎杂事已然把一个积极上进的青年打造成一位疲于奔命的中年女性。其间,响应国家号召,在博士毕业回到工作岗位的一年之后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践行“二孩”政策,因此本书也就保留了博士论文的“原貌”。所以也特别惭愧,没有结合毕业时论文外审时专家的建议、答辩时专家的指导以及当前的研究状况对本文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
回想六年前博士毕业之际,母校给予了一生都难忘的庄严而神圣的毕业典礼,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瞬间回到读博求学那段记忆里。尤其是博士论文写作的过程——痛并快乐,大概我总爱沉浸在回忆里吧!2012年9月,已经工作三年的我又回到山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首这段无法令人抹掉记忆的三年光阴,记录的是作为一个已婚女性求学者在读博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回首这无法令人抹掉记忆的三年光阴,前半程对我来说兴奋伴随着快乐,乐此不疲地频频往返于太原、临汾两地,总是不断沉浸在刚刚入学的欢乐状态,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一项何等艰巨的工程。不慌不忙地徘徊于选题与看书之间;随着开题的临近,博士阶段的生活进入后半程,前半程的懈怠导致后半程紧张而痛苦,时不时总在感慨“时间都去哪儿啦”,陷入小论文的录用与大论文的构思的烦恼当中。矛盾并非不能调和,唯有付出艰辛与努力,二者方可并行向前。此时看来,无论兴奋快乐也好,紧张痛苦也罢,真就是短短的三年已经变成过往。对我而言,这三年意味着重生,使我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重新的认识。相信这三年对于任何一个经历博士生涯的求学者来说都是一次凤凰涅槃式的洗礼。
在此,首先感谢我的恩师张天曦先生。先生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擅于哲思。他为人随和,性情开朗,幽默风趣,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继硕士三年的教导之后,2012年9月重返山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有幸成为先生的开门弟子。先生与我有如父女般相处亲切、自然,但“开门弟子”的头衔给予我学术道路上无形的压力,同时也即将赋予我一生前行的动力。在三年博士期间的学习,先生不断地鞭策与鼓励,小到读书时间的规定,大到博士论文的选题与修改,均给予我指南针式的指导。论文从撰写到定稿,从行文到框架,斟字酌句,先生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严谨认真、仔细负责的态度感染着我,甚至将影响我的一生。
感谢硕士生导师杨矗先生在我读博士期间的关怀与指导。先生拥有古今中外的广博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作风,是先生将我带入学术之门,而有幸继续深造。感谢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兼博导车文明先生、副所长兼博导曹飞先生在求学期间给予戏曲文物方向研究的机会,多次跟随外出考察,对戏曲文物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拓宽了学术视野,扩充了自己专业方向以外的知识面。感谢二位先生在开题时给予的肯定与批评。同时,开题过程中还得到了周华斌先生、亢西民先生、范春义先生、王星荣先生的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关于论文的选题感谢文学院梁晓萍老师和王美红老师,是二位美女老师给予论文研究的最终方向,论题之所以成立与二位老师若干次交流与不厌其烦的指导密切相关。感谢论文外审专家张玉能先生、苏保华先生、朱志荣先生、邹元江先生对于论题的充分肯定以及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此外,还要感谢同届博士同窗好友。感谢王潞伟在我撰写论文期间每当走入学术怪圈而身心俱疲时,在精神上不断的鼓舞与鞭策。感谢徐建国在论文过程中如长兄般的关心与照顾。感谢张璐、田菊、牛刚花、刘一瑾、陈继华、陈仕国、崔武杰在三年博士期间给予无私的交流与学术资源上共享。在此,与诸位在师大结识、相交并一起走过三个春秋感到荣幸万分。
感谢同门师妹肖俏、李霞及同屋舍友付炜炜在论文撰写期间给予精神上的极大支持,论题资料的无限分享。感谢肖姐多次给予专业方面的意见,获益良多;感谢李霞在生活上给予极大的关怀;感谢二永繁忙之中的不间断慰问。既是同门,便是一家,与你们同出一门感到无比荣幸。感谢同屋舍友付炜炜在痛苦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带来的欢笑、开导与启发,精神上助我排忧。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三年求学的无限支持。感谢婆婆年近花甲,却生性乐观,没有她那三年对孙女张艺骞的贴心看护与管理,就没有我三年安心的求学生活。感谢父母双亲近四十年的养育之恩,在成长道路上的掌舵以及在求学过程中不断的激励,是他们一直以来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更加坚定了女儿学业上不断向前的步伐。感谢爱人张俊敏先生三年的体谅、宽容与关爱,没有他对家庭的无私付出,就没有三年的如期毕业。感谢女儿张艺骞对妈妈自私求学的体谅,感谢儿子张艺德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最后,在书稿《戏剧与影视空间叙事比较研究》出版之前,特别感谢太原师范学院副院长、影视学科带头人薛晋文教授、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晋云老师给予专业引领、精神鼓励以及生活关怀;感谢同事张华、王晓娟、王鑫、刘子琪、李皓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陪伴;感谢我的硕士研究生李京芮、杨俞、姜凤志对科研教学的各方面协助;感谢这段时间家人的付出,感谢女儿张艺骞、儿子张艺德健康成长给妈妈空出宝贵的时间整理书稿。
关于论题的探索,不求在叙事学领域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但求在空间叙事的问题上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由于能力所限,文化积淀不够,论文在观点呈现上难免有疏漏,行文话语系统可能出现拗句辟词,希望收到学者专家的批评与指教,以便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快步前行。
2021年11月10日夜
修订于并州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