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时间化的组织方式

二、空间时间化的组织方式

关于话剧艺术中的分节点及其叙事功能既已了解,那么,话剧艺术空间时间化的方式和手段也就迎刃而解。现以老舍经典话剧《茶馆》为例,对幕与幕之间、一幕中场景与场景之间的时间化过程简要分析,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话剧的空间叙事规律。仍然以第三章场景叙事问题中重点讨论的第一幕为例,据分节点的概念与功能做简要分析第一幕中六个小场景之间的时间化过程以及第一幕结束后,与第二幕之间空间的时间化组织方式。第一幕中六个小场景均主要以不同人物间的对话建构而成,对话内容可参照第三章,此处将其省略。

《茶馆》中第一幕大幕一拉开,展现的是清末的裕泰茶馆中客流攒动、人来人往的一个生意兴隆的场景。第一幕中的六个小场景分别为:第一组,唐铁嘴向茶馆掌柜王利发讨茶喝的场景;第二组,常四爷、松二爷与二德子起冲突的场景;第三组,刘麻子与康六商量卖女的场景;第四组,秦仲义与王利发的商量房租的场景;第五组,秦仲义与太监总管庞二爷的“对立”场景;第六组,刘麻子、庞太监、康六、顺子关于“交易”顺子的场景。这六个小场景之间分别通过场景中的不同人物的上下场来将各个场景间隔开,且分节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人物的上下场不仅对一幕中的各个场景之间起到分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场景自然而有序地连接起来,引领观众从上一个场景进入下一个场景,构成此时此刻的情节在整个剧情发展时间序列上的推进。唐铁嘴说完话坐下,此时常四爷和松二爷正提着鸟笼进来,一切都像生活中一样自然,以此类推。直到第一幕中最后一个场景,顺子被“交易”完毕后,所有人都静场,大幕拉上,第一幕结束。此时数来宝大傻杨从舞台一侧边走边打快板:

打竹板,我又来,数来宝的还是没发财。

现而今,到民国,剪了小辫还是没有辙。

王掌柜,动脑筋,事事改良讲维新。

(低声)动脑筋,白费力,胳膊拧不过大腿去。

闹军阀,乱打仗,白脸的进去黑脸的上,

赵打钱,孙打李,赵钱孙李乱打一炮谁都不讲理。

为打仗,要枪炮,一堆一堆给洋人老爷送钞票。

为卖炮,为卖枪,帮助军阀你占黄河他占扬子江。

老百姓,遭了殃,大兵一到粮食牲口一扫光。

王掌柜,会改良,茶馆好像大学堂,

后边住,大学生,说话文明真好听。

就怕呀,兵野蛮,进来几个就玩完。

先别说,丧气话,给他道喜是个好办法。

他开张,我道喜,编点新词我也了不起。

老裕泰,大改良,万事亨通一天准比一天强。

这是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幕间歇——分节点,除了幕布拉上外,还有数来宝的快板词,既是对第一幕中由若干小场景建构的一个时间段在茶馆所发生的故事情节的总结,又是对即将要开始的第二幕剧情发展的一个预告。把这段快板词式的幕间歇纳入整个话剧艺术中,从叙事的角度分析,其使第一幕中的空间场景向第二幕场景转换时显得自然顺畅,不觉得突兀,时间上尽管跨越十多年,但仍然清晰地向观众传递茶馆在两个不同时期的经营状况,赋予其时代感,体现不同时代的社会现状,使两幕场景之间完成场景空间在时间上的过渡,完成空间时间化的过程,推动叙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