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恶臭污染的主要特点
恶臭在大气中扩散同时污染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是其主要的污染途径,具有大气污染的普遍特点。但是,恶臭污染的评判标准以人的嗅觉为主,这是区别于其他污染的主要特点。
恶臭污染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恶臭属于感官污染。由于人的嗅觉非常灵敏,能感知极低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因此恶臭最终评判标准以人的嗅觉为主。人的嗅觉器官对某种气味物质的最低检出量或能感觉到的最低浓度,即嗅阈值。嗅阈值越低,其气味表现越明显。
(2)绝大部分的恶臭污染物由多种低浓度的组分构成,并且其最小检测浓度或嗅阈值都比较低。通常当恶臭污染物浓度达到仪器检测限时,人类会感知十分强烈的恶臭气味。以人类嗅阈值为基准,依人的嗅觉确定的恶臭强度又可以分成若干等级(见表1-4)。
表1-4 恶臭强度分级
(3)恶臭气体的感觉阈值比认知阈值低,通常体积浓度ppm级甚至ppb级以下的恶臭就可以被人类嗅觉感知,而常规的仪器检测时常识别不到。
(4)恶臭是许多气体组分相互作用的复合气味。人类嗅觉对不同恶臭气体的敏感度不一样,比如NH3的感觉阈值是H2S的200倍,所以即便NH3的含量远远高于H2S,综合的恶臭结果也可能是H2S在起主导作用。另外,恶臭污染物彼此之间会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使得综合的恶臭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有时在人类感官芳香的气味中也能检测出恶臭气体组分。因此,恶臭是综合作用的整体效果,并不能依靠恶臭气体中某些成分的浓度加以衡量。末端的控制手段很难彻底治理恶臭污染,恶臭成分被去除大部分后,在人体中的嗅觉感知并不会有明显减少或减轻的效果。因此,对于恶臭防治工作,受害者要求的是没有恶臭,而不只是减轻恶臭污染。
(5)恶臭污染的程度是恶臭污染源排放强度、排放高度、气象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恶臭污染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在同等源强条件下,由于风向、风力、气压等气象条件不同,形成的污染影响差别很大。
(6)恶臭受到温度、阳光和湿度的影响易于氧化,因此衰减得很快。恶臭污染一般是区域性污染。
(7)恶臭很难通过技术手段彻底去除,以往的治理工程常出现恶臭污染物浓度被大幅降低,污染物浓度已达到治理标准,但人的嗅觉还是会感觉到臭味。通常恶臭气体对人产生的生理影响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人对恶臭的感知量与恶臭污染物的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可用韦伯-费希纳(Weber-Fechner)公式表达这种关系:
式中 Y——恶臭强度;
X——恶臭污染物浓度;
K——常数,通常取10。
从上式推算,即使将恶臭污染物去除90%,人的感觉以为只去除了50%甚至更少。因此,污水处理厂的恶臭环境目标控制要比污水、污泥等污染的控制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