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源头除臭的工艺设计

5.1.3 源头除臭的工艺设计

源头除臭通过向污水中投加除臭净化剂抑制除臭的同时稳定污水pH值[49-50]。典型除臭剂制备方法为:在反应釜内加入水和氧化镁,发生水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当温度在95℃以下时,加入有机酸、悬浮剂和絮凝剂,混合均匀后即得除臭剂。向需要除臭的污水中连续投入药剂,投加量一般为20~300 mg/L,具体药剂量需根据污水流量的计算确定。当水体pH值低时,需增加药剂投加量。

应用实例:在反应釜中加入水,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氧化镁,每100重量份的氧化镁加150重量份的水。充分反应后,当温度降为90℃时,加入有机酸(75%冰醋酸)1份,搅拌30 min。之后加入悬浮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黏度规格15000 mPa·s)1份,搅拌40 min。之后加入低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1份,搅拌30 min。最终除臭剂浓度为58%,pH值约为9.8。将上述制备除臭剂用于上海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浓缩池,每天的药剂量基于污泥水量为25~95 mg/L不等。在一周的时间内对污水pH值和硫化氢浓度进行监测。除臭剂投放前,污泥pH值最高为7,最低为6.9,平均为7;硫化氢浓度最高为1000 ppm(可读最高值),最低为310 ppm,平均为808 ppm。投放后一周内,污泥pH值最高为7.6,最低为7.5,平均为7.6;硫化氢浓度最高为307 ppm,最低为101 ppm,平均为110 ppm。投放装置如图5-1所示。

图5-1 药剂投放装置

源头除臭的处理特点:①保持污水pH值稳定,最大限度减少污水中硫化氢、氨气的排放。并且由于保持pH值稳定,避免了重金属活性增加,同时防止重金属污染。②除臭剂组成简单,安全,对水体完全无害,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③源头除臭技术处理污水后的污泥,可以进行资源再利用,使其更加适合用于植被肥料,附加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