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虚 静
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中有两种精神境界,一如元画家黄公望那样,意态忽忽,终日奔走于荒山乱石、丛木深蓧中,虽风雨骤至而全然不顾;一如清郑板桥所说的那样,“忽焉而淡,忽焉而浓,究其胸次,万象皆空”。前者是以动追动,一往情深地追寻,用胸中激烈的情感去融化对象;后者是以静制动,以宁静浑沦的心灵空间去映照活泼泼的生命情调。在这二者之中,以后者最为艺术家所称道。这涉及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学说“虚静说”。《二十四诗品》有言道:“空潭泻春,古镜照神。”浓郁盎然的春意泻落在一渊幽深澄澈的潭水之上,风采流动的神情映照在古雅锃亮的明镜之中。这可以说是虚静心态的写照。这空潭古镜可象征静观默照的心灵,而春意神情则是瞬间的艺术飞跃。宗白华说:“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是中国艺术的两元。”虚静讨论的正是关乎这两元的心理过程。本章便是对这一体验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