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之圆:艺术生命之源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一,以一生万,乘万为一。这个化生万物的道恍惚幽渺,靡所不包,然而无形可循。道所化生的一,是浑沌,是全,是阴阳未分之气。中国哲学把这浑沌无形之气视为圆,圆代表无形,方代表有形;圆代表浑沌,方代表浑沌的落实。老子的道、一,在易学中又叫作太极。《周易·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万物化生之源,易学史上,有很多人试图去描绘它的特征,将太极视为一个圆。宋代的图书学论之最详。易学史流行的太极图主要有三种:周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和明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这些图均呈圆形,以圆包裹阴阳。圆形和易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哲学家庄昶说:“许惟太极圈中妙,不向梅花雪里求。”[1]又说,“太极吾焉妙,圈来亦偶夸。”[2]朱熹《太极图说解》也说:“○者,无极而太极也。”王夫之说:“太极,大圆者也。”[3]
太极何以为大圆之体?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对此有详细解释,他说:“太极,一浑天之全体。”[4]并进而说:“绘太极图,无已而绘一圆圈也,非有匡廓也……取其不滞而已。”也就是说,太极乃浑全,不可分割,故以圆来描绘;太极乃体气充凝,运转不息,所以似圆。故此,易学史上,常常把太极当作浑沌之别名,雷思奇《易筮通变》卷下说:“太极也者,特浑沦之寄称耳。”浑沌则圆。
易学以太极之圆为天地之大本、万物之宗府。张南轩说:“易者,生生之妙,而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5]太极乃生生之源。太极何以会化生生命?中国哲学认为,太极虽无形,却具有一切生命之质。太极者,天地人物混然一贯之理,无象形而能象形者也。即是说,它本无形,却含有化生万物之理,太极本是一团混沦之元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相摩相荡,万物于是生焉。
太极圆说所蕴涵的圆为一切生命之源的精神,对中国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南宋之时有一本画梅的著作,叫《华光梅谱》,旧题为华光所作。华光老人,名仲仁,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宋神宗、哲宗时期,住漳州华光寺,故人以华光称之。善画梅,与黄庭坚友善,曾为山谷作梅多幅,山谷也有赋华光墨梅之作多首。《华光梅谱》中多采易学思想来论画,其中说:“梅之有象,由制气也。花属阳而象天,木属阴而象地,而其故各有五,所以别奇偶而成变化。蒂者花之所自出,象以太极,故有一丁。”华光以易之象数敷演画梅之步骤,花、须、茎等一一和易数对应起来,可谓煞费苦心。由一丁而花萼,由花萼而归于一丁,正合一而万、万而一的“理一分殊”思维路径。其中将太极与梅花联系起来,反映了在北宋理学影响下的独特思路。
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曾经对宋元两代画梅之风作了比较,他说,“宋人写梅工染地,染出疏花得花意”,而“元人写梅戏作圈,千玉万玉相联拳”[6]。元人变宋人之法,也许正是受了逃禅老人扬补之和华光的影响,以圈代染,因为在梅画中这个圈实在不平常,一圈一太极,圈圈为太极,千玉万玉相联拳,犹如千理万理相联循。然而千圆万圆,归于一圆,物物有太极,总而为一太极,一无量,无量一,这或许正是元人好圈的缘故吧!
元王汝玉《逃禅老人画梅诗》:“老梅谁写小江南,太极心含个个香。淡月半笼清绝处,恍疑仙子谪尘凡。”明丘濬题《梅雪图》云:“岂知此花中,一花一太极。阴阳互为根,生生机不息。”都是将梅蕊视为太极之象。一花一太极,花花皆太极,花与花本于太极,故相通、相联。
明哲学家庄定山,是心学家陈白沙的朋友,他自称白沙门中“块然一顽铁”,二人旨趣颇为相投。定山又精于鉴画,陈白沙善画梅,定山善品梅。定山《白马席间和白沙先生》诗云:“云影千江月,天心数点梅。平生夫子意,又许铸颜回。”《定山集》中有咏梅诗一百多首,他将梅花点点,视为太极天根的进阶。其诗云:“太极图封时,天地若混沌。……安得邵尧夫,闲与一究竟。”“梅花句句太极图,合是濂溪乃吟得。”“太极吾焉妙,圈来亦偶夸。此翁江阁路,骑雪又梅花。”“梅花一太极,老我一梅花。点笔无言坐,寒溪月满槎。”“元自贞来妙亦深,梅花何处见天心。”“一花太极一完春,何处林逋看来真。”“梅花几点天心妙,太极濂溪识果真。”梅花的圈在此被神秘化了。
清人丁皋作《写真妙诀》,于人物画理论颇多创获。作者在小引中称,写真要得浑元之法,起稿时要有浑元一圈之考虑,他有《起稿先圈说》解释说:
画像先作一圈,即太极无极之始,消息甚大,如混沌未开,乾坤未奠,而此中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活泼泼地,气象从此氤氲出来。则当未圈之先,必先以己之灵光与人之眉宇,互相凝结,然后因物赋物各肖其神。若但置一空圈于此,而后思若何安排,如何点缀,则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欲得其真,不亦难乎?
丁皋所说基本上是易学的话头,他所说的浑元一圈之法,不但是人物画形式上的需要,如确定轮廓和大致比例,而且是掘取生命之源的需要。因此圆如同浑沌未开之太极,活泼泼的气象均含蕴其中。丁皋说:“入神奇妙,皆自一圈生出。”他立一圈即重在“生”,他说:“万物一太极,伏羲画卦,定阴阳,判五行,是万物之祖也。今特弁此图于其首,亦以见传真而寓生生不息之机。”在他看来,浑元一圈既立,然后就分阴阳运笔之法,所谓“辨别阴阳虚实,笔端万象传真,穷理毫无秘诀,一点灵机自神”,阴阳既立,生机已定,故画无往而非圆妙。
[1]《定山先生集》卷五《雪中和赵地官》。
[2]《定山先生集》卷二《题画》。
[3]《周易内传发例》,见《船山全书》第一册。
[4]《思问录外篇》,见《船山全书》第十二册。
[5]《南轩全集》卷十一。
[6]陈邦彦等《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