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本系统

(三)版本系统

一是《武经七书》本。有宋朝元丰二年(1079年)何去非校定《武经七书》本,宋元丰年间朱服校刊《武经七书》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涵芬楼《续古逸丛书》影印宋刊《武经七书》本,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二是古书引文本。有《北堂书钞》《群书治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文选》《通典》等类书节引的版本。

三是逸文本。清代孙同元辑,孙星衍校《六韬》六卷,逸文一卷。

四是竹简本。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残本《六韬》。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出土的竹简残本《太公》。1983年,湖北江陵汉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太公》、《敦煌遗书》伯三四五四号写卷残本《六韬》。

五是西夏文译本。1909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出土,今藏于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经学者断定为西夏乾祐年间(1180年前后)的官刻本,分上中下三卷,每卷相当于今本两卷。“译本的文韬和虎韬均保存有完整的目录,其中文韬篇目与汉文本全同,而虎韬却比汉文今本的12篇多出了两篇”[27]

本书以《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为底本进行研究,同时参考盛冬铃《〈六韬〉译注》[28]、骈宇骞等《武经七书》[29]、陈曦《六韬》[30]等各版本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