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考据法
对《六韬》中出现的军事用语进行考释,探寻词的意义、来源,广泛搜集军语的其他文献的注释、用例,按时代先后列在词语释义后,经过比较后对其词义进行进一步辨析。
【注释】
[1]黄朴民:《齐文化与先秦军事思想的发展》,《学术月刊》,1997年第11期,第67页。
[2]陈青荣:《〈六韬〉书名辨析》,《齐鲁学刊》,1998年第3期,第21页。
[3](唐)魏征等:《隋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1013页。
[4](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七《太公·阴符》,中华书局,1958年,第54页。
[5](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五《礼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03页。
[6]张烈:《〈六韬〉的成书及其内容》,《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第124页。
[7]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9页。
[8]陈青荣:《重新认识〈六韬〉的资料价值》,《管子学刊》,1993年第4期,第67页。
[9]徐勇:《当前〈六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释疑》,《滨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第126页。
[10]徐勇,邵鸿:《〈六韬〉综论》,《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第27页。
[11](宋)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59页。
[12](宋)罗泌:《路史》发挥卷二,校宋本重刊,进修书院藏版乾隆元年(1736年)重镌。
[13](清)崔述:《丰镐考信录》卷八,《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53页。
[14]刘庆:《〈六韬〉与齐国兵学》,《姜太公新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15](清)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卷十一,中华书局,1980年,第589页。
[16](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卷二《周书·泰誓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52页。
[17](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九《子部·兵家类·六韬六卷》,中华书局,1965年,第835-836页。
[18](清)孙星衍:《六韬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98页。
[19](清)钱大昕著,方诗铭等校点:《廿二史考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0]黄朴民:《齐文化与先秦军事思想的发展》,《学术月刊》,1997年第11期,第68页。
[21]邵鸿:《〈六韬〉二题》,《求是学刊》,1998年第3期,第90页。
[22](汉)班固:《汉书》卷三十,中华书局,1962年,第1725页。
[23](唐)魏征等:《隋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74年,第1012页。
[24](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91年,第2039页。
[25](宋)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533页。
[26](宋)晁公武撰,张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31页。
[27]聂鸿音:《〈六韬〉的西夏文译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5期,第57页。
[28]盛冬铃:《〈六韬〉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29]骈宇骞等:《武经七书》,中华书局,2007年。
[30]陈曦译注:《六韬》,中华书局,2019年。
[31]郭锡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刍议》,《语文导报》,1986年第9期,第9页。
[32]张烈:《〈六韬〉的成书及其内容》,《历史研究》,1981年第3期。
[33]吴显庆:《〈六韬〉成书年代及作者新论》,《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1期。
[34]陈青荣《〈六韬〉书名辨析》,《齐鲁学刊》,1998年第3期。
[35]徐勇:《〈六韬〉的成书、著录及其军事思想》,《历史教学》,1998年第6期。
[36]张林川:《〈六韬〉作者及其流传考》,《文献》,1998年第3期。
[37]解文超:《〈六韬〉的文献著录与版本流传》,《图书与情报》,2005年第1期。
[38]苏晓威:《〈六韬〉命名及文本流变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4期。
[39]王珏:《太公望与〈六韬〉》,《管子学刊》,2018年第4期。
[40]王震:《〈六韬〉成书及其版本汇考》,《文史哲》,2022年第2期。
[41]王欢,孙鲁:《〈六韬〉真伪述议》,《军事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
[42]刘宏章:《〈六韬〉初探》,《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
[43]解文超,崔宏艳:《〈六韬〉真伪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4]王路清:《驳〈六韬〉伪书论》,《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5]徐勇,邵鸿:《〈六韬〉综论》,《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46]杨朝明:《关于〈六韬〉成书的文献学考察》,《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47]邵鸿,张海涛:《西夏文〈六韬〉译本的文献价值》,《文献》,2015年第6期。
[48]吴欣:《〈六韬〉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21页。
[49]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89页。
[50]解文超:《先秦兵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03页。
[51]韩立森:《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的整理及其意义》,《文物》,2001年第5期,第86页。
[52]张守中:《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六韬〉释文及校注》,《文物》,2001年第5期。
[53]杨青:《银雀山汉简〈六韬〉的整理新发现》,《孙子研究》,2018年第3期。
[54]聂鸿音:《〈六韬〉的西夏文译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5期。
[55]宋璐璐:《西夏译本中的两篇〈六韬〉佚文》,《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6]萧旭:《银雀山汉简〈六韬〉校补》,《文津学志》,2011年第1期。
[57]贾常业:《西夏文译本〈六韬〉解读》,《西夏研究》,2011年第2期。
[58]邵鸿,张海涛:《西夏文〈六韬〉译本的文献价值》,《文献》,2015年第6期。
[59]赵强:《银雀山汉简〈六韬〉词汇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22页。
[60]蒋鲁敬:《银雀山汉墓竹简〈尉缭子〉、〈晏子〉、〈六韬〉集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61]张静:《定州汉墓竹简和上孙家寨墓木简集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62]王联斌:《〈六韬〉的军事伦理思想》,《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63]吴显庆:《论〈六韬〉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黑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64]范维贞:《〈六韬〉的法贵责上思想》,《政法论丛》,1997年第1期。
[65]徐勇:《〈六韬〉的成书、著录及其军事思想》,《历史教学》,1998年第6期。
[66]曲惠敏:《〈六韬〉的政治思想简析》,《淄博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67]仝晰纲:《〈六韬〉的成书及其思想蕴涵》,《学术月刊》,2000年第7期。
[68]薛永强:《〈六韬〉军事人才思想剖析》,《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
[69]白立超:《〈六韬〉兵学思想论析》,《滨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70]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71]王一剑:《〈六韬〉的政治哲学思想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72]黄锦群:《〈六韬〉中的虚词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86页。
[73]王继光:《敦煌唐写本〈六韬〉残卷校释》,《敦煌学辑刊》,1984年第2期,第52页。
[74]郝丽红:《〈六韬〉判断句疑问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75]王颖:《言约而事丰——谈〈左传〉的军事用语》,《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76]商艳涛:《金文军事用语释义二则》,《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77]刘孝利,俞理明:《〈尉缭子〉军事用语三则》,《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
[78]马连湘、孟娇:《〈孙子兵法〉军事用语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79]傅朝:《〈孙子兵法〉军语研究》,《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80]刘小文:《论军事用语的来源——以〈尉缭子〉为例》,《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81]刘小文:《中国古代复音军事用语语法结构特点试析——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为例》,《语文建设》,2012年第24期。
[82]刘小文:《〈尉缭子〉复音军事用语语法构成考察》,《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83]马克冬,张显成:《简帛兵书及其军事用语研究综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6期。
[84]马克冬:《简帛兵书军事用语使用频率历时演变研究》,《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85]马克冬:《简帛兵书军事用语音节数量历时演变研究》,《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86]樊小菲:《〈国语辞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同收军事用语对比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87]刘小文:《〈尉缭子〉军事用语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88]孟娇:《〈孙子兵法〉军事用语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9]张华娜:《〈吴子〉军事用语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90]苟晓燕:《银雀山汉墓竹简兵书二种词汇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91]苏栎:《〈武经总要〉军事词语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92]王海潮:《上孙家寨汉简军事用语研究》,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93]刘小文:《〈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军事用语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页。
[94]褚良才:《中国古代军语研究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64页。
[95]北洋陆军督练处:《军语》,北洋陆军编译局,1906年。
[96]褚良才:《敦煌变文中的古代军语汇释》,《语言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01-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