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选兵之道

四、选兵之道

获得战争的胜利只有优秀的将领是不够的,“锋兵”的选拔可以说是辅助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犬韬》一章共十篇,分别对军队集合、选拔士兵、训练军队、车兵、骑兵、步兵做了论述。要想使每个士兵都充分发挥作用,则要依据不同情形而进行特种兵的选拔,《练士》一节将其分为十一类:“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陈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有拔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有贫穷愤怒、欲快其心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犬韬·练士》)这些冒刃之士、陷阵之士、勇锐之士、勇力之士、寇兵之士、死斗之士、死愤之士、必死之士、励钝之士、幸用之士、待命之士的选拔是作为特种兵种出奇制胜的法宝。

人才选拔后还要进行专门性的军事训练,以便在战场上出奇制胜。《六韬》主张“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众”的练兵方法。这与《吴子》提出:“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9]以及《尉缭子》提出:“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合之于三军。”[10]练兵方法一致。兵家们认为,通过系统、全面、针对性的军事训练,能让普通的士众变为最好的战争利器,训练有素的士卒在战场上发挥勇武之气,谋略之才,赢得战场的胜利。

此外,各个兵种还要混合作战,互相配合,迎击敌人。谈及车兵、骑兵、步兵配合作战,《六韬》做了相对深入的讨论,比如“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六韬》认为:“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犬韬·均兵》)在这一时期,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骑兵是突击队,步兵、骑兵、战车兵各兵种依托不同地形配合作战,若在平坦地形下,“一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如在险要地形下,则“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犬韬·均兵》)

为了车战的胜利,战车兵、骑兵的选拔尤为重要,车兵要“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习者”。骑兵的选拔也是非常重要的,“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