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旅用语
两军、敌人、大将、大兵、三军、士众、礼将、力将、止欲将、明将、暗将、拙将、良将、轻骑、车骑、骁骑、带甲、甲士、材士、谋士、智士、术士、方士、游士、力士、武士、锐士、吏士、车士、骑士、螳螂武士、卒、轻卒、步卒、士卒、练卒、弱卒、勇士、勇力、腹心、伍、骑、率、吏、长、帅、骑兵、突兵、步兵、伏兵、甲兵、武兵、锐兵、爪牙、间谍、敌将、冲军、强敌、败军、寇、穷寇、群寇、便寇、震寇、万乘、前行、后行、中军、敌国、敌军、敌兵、伺候。
大兵:指兵力强大,声威远播的军队。《武韬·发启》:“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管子》:“天下之国带甲十万者不鲜矣,吾欲发小兵以服大兵。”[6]
三军:指步、车、骑三军,也指左军、中军、右军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孙子》:“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7]
礼将:指值得尊敬的将领。《龙韬·励军》:“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力将:指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将领。《龙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明将:指良将,贤明的将领。《龙韬·兵征》:“胜败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
暗将:指昏昧的将领。《犬韬·战骑》:“明将之所以远避,暗将之所以陷败也。”
拙将:指愚蠢没有章法的将领。《犬韬·战车》:“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良将:指能征善战的将领。《龙韬·军势》:“故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管子》:“彼以良将,我以无能,其败必覆军杀将。”[8]
止欲将:指能在吃穿上克制自己,与士兵们同吃同住,不搞特殊的将领。《龙韬·励军》:“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勇士:指勇敢不怕死的士兵。《虎韬·必出》:“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戒;险塞尽守;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甲士:指勇武有力,可持弓弩的披甲士兵,也称介士。《虎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管子》:“强壮者预定之以为甲士。”[9]
材士:指勇武的士兵。《犬韬·战步》:“敌之车骑虽众而至,坚阵疾战,材士强弩,以备我后。”《尉缭子》:“军吏谏曰:此材士也不可斩。”
伏兵:指埋伏下来伺机袭击敌人的军队。《虎韬·必出》:“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
骁骑:指勇猛的骑兵。《虎韬·敌武》:“武车骁骑,绕我左右。”
勇力:指勇猛有力的士兵。《六韬》:“军中有大勇力,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管子》:“射御勇力之士,不厚禄。”[10]
突兵:指突然袭击进攻的军队。《豹韬·突战》:“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
轻卒:指轻装简行的士兵。《豹韬·突战》:“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
步卒:指徒步作战的士兵,少则一人,多则万人。《犬韬·均兵》:“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车?’”
吏:指管理车兵、骑兵的官员,比长高一级。《犬韬·均兵》:“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
长:指管理车马的官员,比吏低一级。《犬韬·均兵》:“武王曰:‘车骑之吏数与阵法奈何?’太公曰:‘置车之吏数,五车一长,十五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
吏士:指官兵。《六韬》:“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
车士:指用于车战的士兵。《犬韬·武车士》:“武王问太公曰:‘选车士奈何?’太公曰:‘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
爪牙:指勇武的士卒。《龙韬·王翼》:“爪牙五人,主扬威武,激励三军,使冒难攻锐,无所疑虑。”
弱卒:指轻兵。《虎韬·必出》:“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
锐兵:指精锐的部队。《豹韬·敌强》:“武王曰:‘敌人远遮我前,急攻我后,断我锐兵,绝我材士。’”
螳螂武士:螳螂举臂有如奋击,所以被用来形容武士。《虎韬·军用》:“矛戟轻车扶胥一百六十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阵,败步骑。”
练卒: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士兵,精兵。《虎韬·略地》:“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
冲军:指负责冲锋陷阵、主动进攻的军队。《豹韬·敌强》:“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军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我左,或攻我右,三军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奈何?”
伺候:斥候,指军中派出侦察敌情的人。《龙韬·农器》:“鸡犬,其伺候也。”
武兵:指战斗力最强的兵种。《犬韬·均兵》:“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
前行:指前锋,现行部队。《豹韬·少众》:“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吴子》:“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11]
后行:指后续部队。《豹韬·少众》:“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尉缭子》:“前行进为犯难,后行进为辱众,踰五行而前者有赏,踰五行而后者有诛。”[12]
万乘之主:指拥有兵车一万辆的君主。《文韬·上贤》:“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
中军:指主将所在的指挥中心。《虎韬·疾战》:“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前迭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尉缭子》:“左、右、中军皆有分职,若逾分而上请者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