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形用语

二、地形用语

沟堑、壁垒、高城深池、隘塞、泥涂、坳泽、围地、高山磐石、斥卤、渐洳、山城、隘路、战地、竭地、困地、绝地、劳地、逆地、败地、陷地、死地、没地、艰地、患地、衢道、通谷、黑地。

沟堑:指防御用的壕沟、洼坑、护城河。《武韬·发启》:“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壁垒:指军营的围墙,作为进攻或退守的工事。《龙韬·王翼》:“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史记》:“言秦军北阻黄河,南凿沟引黄河水环绕作壁垒为固,楚军乃去。”[14]

高城深池:指高的城墙和深的护城河。《龙韬·励军》:“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荀子》:“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15]

隘塞:指狭窄险要的关塞。《龙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16]

泥涂:指泥泞的道路。《龙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

坳泽:指沼泽。《龙韬·奇兵》:“坳泽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

渐洳:指泥泞。《犬韬·战骑》:“污下沮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

围地: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虎韬·疾战》:“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孙子》:“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17]

斥卤:指盐碱地。《豹韬·鸟云泽兵》:“吾居斥卤之地,四旁无邑,又无草木。”

山城:指依山固守的营垒。《豹韬·鸟云山兵》:“谨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

竭地:指战车无法行驶之地。《犬韬·战车》:“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

困地:指难以进退,无法摆脱艰难之地。《犬韬·战车》:“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

绝地:指战车易进难出之地。《犬韬·战车》:“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孙子》:“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18]

劳地:“劳”通“涝”,劳地指连日下雨,到处泥泞之地。《犬韬·战车》:“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

逆地:逆,不顺。逆地指不顺,通行困难的地方。《犬韬·战车》:“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也。”

败地:指战车难行,无法与步兵对战之地。《犬韬·战车》:“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

陷地:指容易陷入坑洼的地方。《犬韬·战车》:“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

没地:指会导致覆灭的危险地形。《犬韬·战骑》:“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

艰地:艰地指容易陷入危难的地方。《犬韬·战骑》:“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

患地:患地指坑洼难行的地方。《犬韬·战骑》:“污下沮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

衢道:指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豹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冲绝之。高置旌旗,是为军城。”

通谷:往来无阻的山谷。《豹韬·鸟云山兵》:“衢道通谷,绝以武车。高置旌旗;谨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

黑地:指焚烧后的地面,黑气四起,看不清方向的地方。《虎韬·火战》:“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