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弩

(二)弩

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之枢机开阖有节也。”强弩在《六韬》中出现29次,通常作为战斗助攻武器多被安置在战车上,用以加大火力。具有易操作、射程远、杀伤力强、命中率高、可数箭齐发的特点。按张弦的方法不同,使用身体部位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等,还有能数箭齐射或连射的连弩和装有数把弩弓的床弩。秦时制造秦弩、蹶张弩还有臂张弩,用不同身体部位发射。汉时大黄弩也被称作黄肩弩,用于克制匈奴骑兵所制造出来的。三国时,诸葛亮制造了一种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宋代步兵使用的弩称踏张弩,有黑漆、黄桦、白桦等等多种名号,但结构几乎完全相同。还有一种神臂弩,明代技术改进,装备有号称为“神臂弩”“克敌弩”的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