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想方面
2025年08月10日
(三)思想方面
《六韬》自问世以来,流传较为广泛,在军事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因此有不少学者对其思想层面做了研究。此类文章有:王联斌《〈六韬〉的军事伦理思想》[62]、吴显庆《论〈六韬〉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63]、范维贞《〈六韬〉的法贵责上思想》[64]、徐勇《〈六韬〉的成书、著录及其军事思想》[65]、曲惠敏《〈六韬〉的政治思想简析》[66]、仝晰纲《〈六韬〉的成书及其思想蕴涵》[67]、薛永强《〈六韬〉军事人才思想剖析》[68]、白立超《〈六韬〉兵学思想论析》[69]等。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70],选取了六本先秦兵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在综合梳理了这几部兵书材料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治国思想、兵家思想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总结与概括。
王一剑《〈六韬〉的政治哲学思想研究》[71],将《六韬》与老子、荀子、管子、韩非子等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思想进行比较,全面分析了《六韬》的哲学思想体系,从明君观、无为论、仁政观、贵法、尚贤等五部分作了归纳梳理,认为其形成了以垂静的有为,重利的仁义,重法的王道,重战的兵道作为核心的太公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