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身搏斗兵器
杨毅、杨泓在《兵器史话》中提到:“中国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把石块、木棒、藤索等简单加工成斧、钺、弓箭等生产工具,用以猎取禽兽以获得食物,随着社会的进化,原有的生产工具难以胜任,这迫使人们去制作更有威力的专门的杀伤工具,于是兵器从生产工具中分化出来。”[5]《六韬》中“虎韬”一章专门介绍了由农器发展而来的兵器。如《虎韬·农器》:“镢锸斧锯杵臼,其攻城器也。”也就是说早期兵器是由从事农业劳作的农器发展而来。其中,镢,指大锄头;锸,指铁锹;斧,指斧头;锯,指用薄钢片制成有尖齿可以来回拉动割开木头或金属的器具,即锯子;杵,指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臼,指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在《六韬》中提及的几种近身搏斗兵器,下面我们将一一进行解说。
1.方首天掊
《虎韬·军用》:“方首天掊,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一千二百枚,一名天掊。”《说文》:“掊,杷也。今盐官入水取盐为掊。”又曰:“杷,收麦器。”本义指用五指扒土,后指用于扒土的工具,在战争中被用作兵器。是一种头部为方形的大棒,具体规格为重达十二斤,柄长五尺。
2.大柯斧
《虎韬·军用》:“大柯斧,刀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一千二百枚,一名天钺。”柯斧指装柄之斧,大柯斧指大型斧头,规格为刀刃长达八寸,有八斤重,柄长达五尺,又称为天钺。钺是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商及西周盛行。
3.伐木大斧
《虎韬·军用》:“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指用于伐木的大型斧头,规格为重八斤,柄有三尺长。《释名·释用器》:“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
4.方首铁锤
《虎韬·军用》:“方首铁锤,重八斤,柄长五尺,一千二百枚,一名天锤,败步骑群寇。”方首铁锤指一种头部为方形的大锤。规格为柄长达五尺,重八斤的力量型兵器。
5.方胸铤矛
《虎韬·军用》:“方胸铤矛,千二百具,高一尺五寸,败步骑。”近身格斗武器矛的一种,是方形短柄小矛。《说文》:“铤,铜铁朴也。”铤指铜铁矿石,也就是说铤矛是青铜矛,规格为高一尺五寸。《六韬》中多有“方胸”“方首”一词用于形容斧、矛等兵器,方为方形,与圆形相对。
6.棨镢
《虎韬·军用》:“棨镢,刃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说文》:“棨,传信也。”棨,本义是指古代用木制的一种符信,通过津关的凭证。后来指有缯衣的戟,是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一种仪仗。镢指镢头,是一种刨土的农具。棨镢应是一种头部为镢,柄部类似戟的大锄头,尺码为刃宽六寸,柄长五尺以上。
7.委环铁杙
《虎韬·军用》:“委环铁杙,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杙是一种一头有点尖的小木桩,铁杙指铁桩,委环铁杙指在铁镢上设有铁刺,规格为长三尺以上。杀伤力较强,用于近身作战时攻击敌人。
8.椓杙大槌
《虎韬·军用》:“椓杙大槌,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枚。”本是指打木桩用的榔头。椓杙大槌指用以撞击铁镢的大铁槌,规格为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
9.铜筑
《虎韬·军用》:“铜筑,固为垂,长五尺以上,二百枚。”大杵,有坚固的附耳,长五尺,共二百个。《说文》:“筑,捣也。”《广雅·释器》:“筑谓之杵。”筑本义指筑墙,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后来引申为捣土用的杵。铜筑是一种青铜制的大杵,规格为长五尺以上。
10.鹰爪方胸铁杷
《虎韬·军用》:“鹰爪方胸铁杷,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说文》:“杷,收麦器。”杷本义是指一种有齿和长柄的农具,用以耙梳、聚拢,多用竹、木或铁等制成。鹰爪方胸铁杷当是一种形似鹰爪的方形大铁耙,规格为柄长七尺以上。
11.方胸铁叉
《虎韬·军用》:“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铁叉指一种方形的大铁叉,规格为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
12.方胸两枝铁叉
《虎韬·军用》:“方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两枝铁叉是方形铁叉的一种,铁叉当是有两个分叉,规格为柄长七尺以上。
13.芟草木大镰
《虎韬·军用》:“芟草木大镰,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芟草木大镰是指一种大镰刀,用于除割草木,规格为柄长七尺以上。
14.大橹刀
《虎韬·军用》:“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枚。”《说文》:“橹,大盾也。”橹的本义是指大盾牌。大橹刀是刀的一种,当是大砍刀,规格为重达八斤,柄长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