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产性语素

(三)能产性语素

我们在选择六韬军事用语做分析时发现,有一些词的组合形式颇为相似,使用着共同的语素进行造词。董秀芳指出:“汉语能产的词法模式是复合法。”[14]蒋绍愚解释为:“词法模式指词法(在线生成的词)的一种构词格式,这种格式是有能产性的,而且其构成成分的语义类别和所构成的复合词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就像一个造词模子一样,能在线生产出一批由同类语义构成,词义属于同一语义类别的复合词来。”[15]

在《六韬》的军事用语中,有些能产性语素出现在词头或词尾的位置上,比较固定,可以和各种成分组合。

1.按位置分

词头:大、勇、武、心、小、弱、强、攻、左、右、疾、破、杀、亡、门、长、短、木、铁。

词尾:敌、寇、地、士、阵、战、将、兵、军、将、北、车、骑。

2.按词性分

①名词性语素

“+者”:远者、近者、轻者、重者、勇者、善者、降者、王者、顺者、逆者、存者、乐者。

“+战”:林战、野战、火战、死战、突战、疾战、合战。

“+阵”:天阵、地阵、人阵、鸟云之阵、坚阵、四武冲阵。

“+地”:战地、竭地、困地、绝地、劳地、逆地、拂地、败地、坏地、陷地、没地、艰地、患地、黑地。

“+士”:甲士、材士、武士、勇士、锐士、骑士、智士、谋士、力士、车士。

“+卒”:士卒、弱卒、轻卒、步卒、练卒。

“+将”:礼将、力将、止欲将、良将、明将、暗将、拙将。

“+兵”:步兵、长兵、短兵、兵道、大兵、兵法、兵革、奇兵、兵车、兵器、伏兵、突兵、锐兵。

“+人”:中人、城人、敌人、偶人。

“+军”:两军、三军、左军、右军、中军、将军。

“+寇”:穷寇、群寇、便寇、震寇。

②动词性语素

“攻+”:攻守、攻伐、攻具。

“北+”:走北、逃北、佯北、追北。

③形容词性语素

“大+”:大胜、大败、大尊、大城、大兵、大军。

“两+”:两军、两心、两败、两阵、两旁。

这些语素并非《六韬》独有,散见于其他兵书著作中。早期,这些语素都是单音词,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发展需要,具有了构词的能力成为了能产性语素。